训诂学

翻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题目

翻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文章中,哪几篇属于《左传》中的名篇()。

A、《晋公子重耳之亡》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句子里的“以”是介词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C、宫之奇以其族行。

D、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参考答案:ABC

第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l0题。(10分)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回:“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正确答案:D
D【解析】A.“共”通“供”。B.“画”通“划”。C.“说”通“悦”。

第4题: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同单元另外一篇课文为《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学习此类作品,要注意言语中的逻辑性,通过对散文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学习,体会说理性语言的艺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文言文中的行人辞令散文,应引导学生注意语言中的逻辑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语言艺术与实用效果等。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填空概括文意;分角色朗读,赏析人物的语言和性格;读写结合,融理解鉴赏与表达交流于一体。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确定依据:
①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②本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中的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读文言文,应注重高一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积累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可以扩充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③《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一篇文章,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中所传达地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文中的烛之武只身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晋两国从郑国退兵。分析其行为,帮助学生体会烛之武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第5题:

烛之武退秦师时,郑国的国君是谁?


参考答案:

此人是郑文公。


第6题:

下面句子中,“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的有()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命子封帅三百乘以伐京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楚国方城以为城


参考答案:AB

第7题: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有()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C、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D、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参考答案:ABCD

第8题:

下面列举的文章属于《左传》的有()

A、《鲁仲连义不帝秦》

B、《晋公子重耳之亡》

C、《晋楚城濮之战》

D、《烛之武退秦师》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网在网,有条而不紊
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简述《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主要内容。
郑国是夹在秦、晋之间的小国,面对秦、晋联军的包围,形势十分危急,用武力解围不可能,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烛之武虽对郑文公的不能用人非常不满,但当郑文公认错后,面对国难,也就不再计较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以其机智从容的风度和剖析入微的言辞说服了秦穆公,瓦解了秦、晋联盟,从而使晋军孤立,知难而退,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