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说明了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怎样?

题目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说明了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怎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
原因是:
(1)政治变革的需要。自甲午战争之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苦的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中国政治的腐败,积弱不振,正在寻求救国革新的真理,因此,对西方新理论、新学说发生好奇心,便纷纷要求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战斗武器。许多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著作,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主义思想,这在当是中国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要求变法维新的斗争中,有它积极的进步意义。
(2)文学革新的需要。翻译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译介,目的是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冲破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东方文化与文学交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近代东方文化交流突出表现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正确答案: 东方文化与文学交流的特点是:由于近代东方各国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扰,东方文学的发展遭到了野蛮的摧残和严重的破坏,造成近代东方各国的文化与文学发展极不平衡。在一些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其文学则较发达;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文学发展缓慢,有的甚至不处于民间口头创作阶段。
因此,近代中国与近代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实际上主要表现在朝鲜、越南、新加坡、日本等国之间进行,而又突出表现在中日文化交流上。这是因为近代中国有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大都企图通过日本这个窗口去了解西方,不少人到地日本留学,都曾去为中日文化交流作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某些著作曾在日本产生过影响,同时也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介绍,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
近代对日本的研究比起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研究来,要深入得多。所以说,近代东方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在中日之间进行。

第2题:

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提出过什么口号?


正确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呼声响彻华夏,其时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取代洋务运动而成为左右中国政坛的改革思潮。维新派在与守旧派的政治斗争中,努力寻求新的理论、新的学术、新的文学与之相配合。为此,从属于维新变法,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就在龚自珍等人反理缘情的文学思想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并迅速形成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革新运动。梁启超是这场文学革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袖,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逄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在这场文学革机关报运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近代资产阶级在文学革新运动中,相继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等口号。

第3题:

有人说文学作品不可翻译,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认为“不可译”的意思是,翻译品总会失去原作的许多韵味。这话有道理。
原因在于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一种内容一旦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该内容必然发生变化。

第4题:

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第一,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国内题材,有海外题材。
第二,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第三,文学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增加了不少新体裁。
形成的原因有五个方面:第一,政治斗争的需要。第二,西方文化的撞击。第三,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第四,旧文学的没落趋势和翻译文学的影响。第五,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

第5题:

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正确答案: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第6题:

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有五点:
政治斗争的需要
西方文化的撞击
社会思潮的变革
旧文学的日益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
新的读者群体形成

第7题:

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爱国作家以小说为工具,揭示社会的丑恶面目和国家的危亡局面,以促进群众的觉醒。
(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了对社会有改革之志的作家的创作热情和自觉意识。
(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
(4)翻译小说的影响:这时期的翻译小说侧重“政治小说”和“侦探小说”,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味都比较浓厚,这也影响了新小说的创作。

第8题:

简析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特征。


正确答案: 其一,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严译名著、林译小说等都有“警世”意图。其二,用中国古代文学的旧形式表现西方近代文学的新内容。绝大部分翻译文学用的是文言。其三,意译为主。其四,良莠不分,鱼龙混杂。

第9题:

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代主要诗人中,不少诗人采用过大型组诗这种创作形式。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后十首》,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89首),丘逢甲的《离台诗》、《澳门杂诗》以及《台湾竹枝词》,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秋瑾的《题芝龛记》,苏曼殊的《本事诗十章》、《东居杂诗》,高旭的《爱祖国歌》等。从上述事实看,不论政治态度,不分诗歌流派,组诗的形式在众多的诗人创作中都出现过。
二是近代诗歌中,组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大大打破了历史上的组诗纪录。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达315首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国诗史上所仅见。又如贝青乔的《咄咄吟》也没有120首,以诗纪史,以史证诗。黄遵宪法的《日本杂事诗》达200首,为近代大型组诗中的奇构。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近代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深刻变化,往往不是一首诗所能容纳表现的,这对大型组诗就有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
其次,近代诗人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也大大增加,希望以诗歌反映它们的全过程或全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态度,因而纷纷采用大型组诗的形式。
再次,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引起诗人强烈的思想反响和感情激荡,而这在一首短诗中往往不足以抒发和表现,也就很自然地采用组诗这种形式。最后,近代诗歌在格律方面的要求已略有放宽,这也为大型组诗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第10题:

为什么说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翻译界有相当建树的人物?


正确答案: 因为:
(1)最早翻译长篇小说。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
(2)对外国小说的看法有过人之处。晚清士大夫阶层,大多数鄙薄小说,而且盲目自大,认为中国文学便是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文学。林纾则不为传统观念所囿,走在一些能读外国小说原文者的前头,大量译介外国小说。
(3)翻译数量多、名著多。在他20多年的译书生涯中,共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184种之多(包括未刊22种),其中世界名著40多种。
(4)翻译目的明确。他并非仅仅是向人们介绍外国名著,更重要的是为了“唤醒国人,起而救国”。他想通过翻译小说,向中国人民介绍外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警醒同胞,使人们认识到亡国来种的危险,从而发出怒吼,奋起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