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理学

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A、继发反应B、变态反应C、毒性反应D、后遗效应E、特异质反应

题目

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

  • A、继发反应
  • B、变态反应
  • C、毒性反应
  • D、后遗效应
  • E、特异质反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红细胞膜内的G-6-PD有缺陷,服用哪个药品不易出现溶血反应()

A.伯氨喹

B.异烟肼

C.磺胺类药物

D.阿司匹林


答案:B

第2题:

伯氨喹引起特异质者发生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因为( )

A.红细胞内缺乏C6PD
B.肾近曲小管用细胞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C.胃黏膜萎缩致内因子缺乏,影响VB吸收
D.叶酸缺乏
E.红细胞内缺乏NADPH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简述诱发G-6-PD缺乏症溶血的几类伯氨喹啉药物?


参考答案:①抗疟药;②镇痛退热药;③硝基呋喃类;④磺胺类等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

第4题:

以下药源性疾病属于患者遗传因素的是()

  • A、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出现灰婴综合征
  • B、肝硬化者服用地西泮后易诱发肝性脑病
  • C、有人服用四环素胶囊后产生范可尼样综合征
  • D、静脉推注庆大霉素引起呼吸抑制
  • E、G-6-PD缺乏者服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E

第5题: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三日疟用伯氨喹,是为了防止复发
B.恶性疟用伯氨喹,可阻止传播
C.卵形疟患者应使用伯氨喹
D.伯氨喹可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如无G-6-PD缺乏,间日疟患者可同时使用氯喹和伯氨喹

答案:A
解析:
三日疟用伯氨喹,不是为了防止复发,而是为了防止传播。三日疟、恶性疟均无休眠子,故不存在复发,治疗时给予伯氨喹是为了杀灭血中的配子体,防止疟疾传播;如果患者无G6-PD缺乏,应同时使用杀灭红细胞中子孢子和循环中配子体的药物。

第6题:

G6PD缺乏病人易发生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是

A.青蒿素
B.氯喹
C.乙胺嘧啶
D.伯氨喹
E.奎宁

答案:D
解析:

第7题:

A.后遗反应
B.毒性反应
C.副作用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病人服用伯氨喹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属于

答案:E
解析:
(1)阿托品药理作用广泛治疗胃肠绞痛时产生口干、便秘属于副作用,所以(1)题答案为C;(2)庆大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属于毒性反应,所以(2)答案为B;(3)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病人服用伯氨喹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属于特异质反应,所以(3)题答案为E。

第8题:

关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错误的是

A、患者合并有G-6-PD缺乏

B、使用抗疟药,如伯氨喹

C、与人体过敏反应有关

D、与奎宁无关

E、与疟原虫释放的毒素有关


参考答案:D

第9题:

伯氨喹引起特异质者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其原因是

A.叶酸缺乏
B.胃粘膜萎缩致“内因子”缺乏,影响VitB12吸收
C.肾近曲小管管周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D.红细胞内缺乏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

  • A、继发反应
  • B、变态反应
  • C、毒性反应
  • D、后遗效应
  • E、特异质反应

正确答案: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