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

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题目

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选择与公众沟通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1、有用原则
2、新颖原则
3、健康原则
4、真实原则

第2题:

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3)生产条件

第3题:

关于全口义齿后牙的排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后牙应按补偿曲线排列,一般与髁导斜度成正比

B、保持双侧平衡

C、保持单侧的平衡

D、人工牙应处在不妨碍颊舌运动的中立区

E、应严格遵循牙槽嵴顶法则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为了便会口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与稳定,排列人工牙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排列前牙时,应注意切导斜度宜小不宜大。覆与超的比例要合适,覆愈小,下颌前伸运动时的阻力愈小,全口义齿的固位也愈好。因此在排列前牙时,切忌排成深覆。
(2)后牙平面应尽可能平分颌间距离,但上颌或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时,也可调整平面的位置,使适当地靠近吸收较多的一颌。排列后牙时,要求其轴线与力线平行,且垂直于牙槽嵴;工作牙尖及中央窝,尽可能地排列在牙槽嵴顶之上,不宜过于偏唇、颊、舌侧。
(3)在正中时,上下牙列殆面应有最大面积的均匀接触,尖凹锁结的关系良好。非正中时,能达到前伸及侧向的多点平衡接触,以保持义齿在口腔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义齿支持组织的健康。
(4)按颌弓形态和颌骨关系排牙:人工牙牙弓的排列,必颏尽可能与颌弓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上下颌骨的关系进行排牙。如上下颌颌弓关系明显的不协调,则不可按正常颌弓关系排牙,而应将后牙排成反关系。与超的比例要合适,覆愈小,下颌前伸运动时的阻力愈小,全口义齿的固位也愈好。因此在排列前牙时,切忌排成深覆。

第5题:

全口义齿如何选择人工牙?


正确答案: 全口义齿选择人工牙咬考虑质地、形态、色泽、大小及价格等各方面因素。一般要在临床完成,征得患者的同意。
(1)质地:人工牙有塑料牙和瓷牙两类。塑料牙多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位主要原料加热聚合而成。塑料牙与瓷牙相比有质轻、韧性好的优点,但耐磨性差。塑料牙与基托为同种树脂制成,连接牢固。而瓷牙与树脂基托连接靠机械式结合,因此,前牙瓷牙舌面有固位钉,后牙瓷牙底面和邻面有固位孔,排牙时有一定困难。瓷牙质脆易崩损,但颜色好,耐磨,能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垂直距离。目前国内临床上较为多用的是塑料牙。
(2)形态、色泽和大小:人工牙的形态、色泽和大小是选牙时要考虑的主要内容。
①选择前牙:前牙关系到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外观,要特别注意前牙与面部形态的协调一致。
A.选择大小:两侧口角线之间牙合堤唇面弧度为上前牙三土三的总宽度。参照唇高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的切2/3高度,唇低线至牙合平面的距离为下中切牙的切1/2高度。
B.选择形态:牙形要与患者面部形态协调一致。通常根据患者面型来选择牙形。面型的构成主要根据两侧颊线的位置关系。颊线为两侧髁突到下颌角外面的连线,两线的距离大致可构成三种主要面型。
方形面:两条颊线接近平行。此型的颈部较宽,颏部方圆。方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较宽,切l/3和切l/2处的近中、远中边缘几乎平行,唇面平坦,切角近于直角。
尖形面:两条颊线自上而下的明显内聚,面型约呈清瘦的三角形。尖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呈中等宽度。近中、远中面几乎呈直线,但不平行,唇面平坦,唇面宽度自切缘到颈部逐渐变窄,近中切角较锐。
卵圆形面:两侧颊线自颧骨起呈向外凸形,面型圆胖,颏部略尖,下颌下缘呈圆曲线式。
卵圆形面的上中切牙牙颈部略宽,近中面微突,远中面的切1/2较突,唇面较圆突,两切角较圆。
C.选择颜色:牙色的选择要参考患者的皮肤颜色、性别、年龄及爱好。中年面白的妇女要选择较白的牙,而年老面色黑黄的男性宜选择较黄、色暗的牙,应征求患者对牙色的选择意见。
②选择后牙:后牙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咀嚼功能,还要重视义齿承托组织的保健,重要的是选择与牙槽嵴状况相适应的后牙牙合面形态。
A.选择后牙的近远中宽度:将下颌尖牙远中面到磨牙后垫前缘作为人工牙上颌7-47-4近远中径的总宽度。下颌7-44-7的近远中总宽度与下颌7-44-7相匹配。
B.选择牙色:后牙牙色与前牙牙色协调一致。
C.选择后牙牙合面形态:后牙牙合面形态有以下几种:.
解剖式牙:牙合面形态与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约30度。
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低于天然牙,约20度。
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
无尖牙牙合面无高起的牙尖,仅有外展隙、食物溢出沟等。无尖牙可减小侧向力,使牙合力主要以垂直方向向牙槽嵴传导,可减小由侧向力造成的义齿不稳定,但咀嚼效能不如解剖式牙。根据牙槽嵴宽窄和高低来选择后牙的牙尖高低和颊舌径宽窄,牙槽嵴窄且低平者,选择牙尖低的半解剖式牙和无尖牙,并要减小颊舌径。牙槽嵴高而宽者,可选择解剖式牙。

第6题:

废石场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废石场地选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不占良田、少占耕地,尽量利用山坡、山谷的荒地,避免村庄的迁移。
2.在不影响矿山工程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采场布置废石场,以便缩短岩石运距。
3.尽可能采用内部排岩,通过二次转排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论证,积极采用内部临时废石场。
4.废石场应设置在居民区或工业场地的下风侧或最小风侧以及生活水源的下游,以免对居民或工厂造成危害。
5.废石场不应截断山洪和河流,避免设置在水文地质复杂的地段,以保证废石场的稳定,避免废石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事故。
6.剥离下的废石中可利用的部分要单独堆置以便日后二次回收利用。
7.有条件的地区靠近采场的废石场宜分散布置,以利于多出口运输,疏散排岩道路的通过能力,缓和废石排弃高峰。
8.废石场地的选择要有利于征用土地的复垦。

第7题:

被控变量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被控变量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系统能否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它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1)被控变量应能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态重要变量;
(2)被控变量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干扰影响而变化,因而需要频繁加以控制的变量;
(3)被控变量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当无法获得直接控制指标信号,或其测量或传送滞后很大时,可选择与直接控制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控制指标;
(4)被控变量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
(5)选择被控变量时,必须考虑工艺合理性和国内仪表产品现状;
(6)被控变量应是独立可控的。

第8题:

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和排列


答案:
解析:
1.选牙
(1)质地:人工牙分塑料牙和瓷牙两种,塑料牙质轻,韧性好,与基托材料结合好,但耐磨性差。瓷牙颜色好,耐磨,但脆性大,易崩损。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牙槽嵴情况进行选择,牙槽嵴较丰满,颌间距离适中可选瓷牙。
(2)大小、形态和色泽的选择
1)前牙选择:①大小选择:根据口角线,唇线来选择。堤唇面两侧口角线之间的弧度为上前牙总宽度。上唇线至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切2/3高度。下唇线至平面的距离为下中切牙切1/2高度;②形态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面形与颌弓形态来选择。一般患者有方形面、尖形面和卵圆形面。上中切牙的形态要与之相适应;③颜色选择:主要根据肤色参考性别、年龄来选择,并征得患者同意。
2)后牙选择:根据颌面形态可分为解剖式牙(牙尖斜度约30°),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20°)和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0°)。临床上一般根据牙槽嵴的宽窄和高低来进行选择。高而宽的牙槽嵴选解剖式牙或半解剖式牙;低而窄的牙槽嵴选非解剖式牙。
2.全口义齿的排牙原则要充分考虑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
(1)美观原则
1)牙列弧度要与颌弓型一致。
2)上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①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为8~10mm;②年轻人上尖牙的牙尖连线通过切牙乳头中点,老年人在后缘;③上尖牙的唇面通常与腭皱的侧面相距(10.5±1)mm。
3)牙排列要体现患者的个性: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肤色尽量模仿天然牙的排列,可根据患者的照片、拔牙前记录或旧义齿作参考。如模仿老年人牙齿磨耗、牙龈萎缩以及轻度拥挤扭转,以免给人"义齿面容"的感觉。若患者面部有某些缺陷可通过人工牙的排列来适当弥补。
(2)组织保健
1)人工牙排列要不妨碍舌、唇、颊肌的活动。
2)平面等分颌间距离。
3)尽量将牙齿排列在牙槽嵴顶上,上前牙可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
4)力尽可能以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顶。
5)具备平衡
6)前牙要排列呈浅覆、稍大的覆盖,覆:覆盖=1:2~1:3。正中时前牙不接触。
(3)功能:满意的咬合和有效的咀嚼。
尽量选择有尖牙,在功能与组织保健产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组织保健。
3.排牙的步骤排牙应按牙三维方向排列,即上下、左右、前后。
(1)前牙的排列方法
1)中切牙:接触点与堤中线一致;切缘落在平面上,唇面与堤唇面弧度和坡度一致;颈部微向远中倾斜。
2)侧切牙:近中面与中切牙的远中面接触,切缘低于平面1mm;唇面与堤弧度一致;颈部的舌向和远中向倾斜皆大于中切牙。
3)尖牙:近中面与侧切牙的远中面接触,牙尖顶接触平面,颈部微突出唇侧且略向远中倾斜,倾斜度介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
4)下前牙:下前牙的切缘和牙尖均高出平面1mm,与上前牙建立1mm的覆2mm的覆盖。
下中切牙近远中向近于直立,颈部微向远中;下侧切牙唇舌向近中直立,颈部微向远中倾斜;下尖牙颈部向远中和唇侧倾斜;下前牙牙颈部向远中倾斜度下尖牙>下侧切牙>下中切牙。前牙的旋转度与堤唇面弧度一致。
排列前牙的注意事项:①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认可后方可排后牙,根据患者的面部特征,体现患者个性特征;②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出足够多的说话及咀嚼时下颌前后向运动的空间。在不妨碍下颌唇肌活动的前提下,可略加大下前牙向唇侧的倾斜度;③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从美观角度考虑,前牙要尽可能排成正常或对刃;④下前牙的排列可在排好上前牙后进行,也可在排好上前牙及所有后牙以后进行。
(2)后牙的排列方法
1)第一前磨牙:近中面与尖牙远中面接触,舌尖对向下后牙牙槽嵴顶连线且离开平面约1mm,颊尖接触平面,颈部微向远中和颊侧倾斜。
2)第二前磨牙:近中面与第一前磨牙远中面相接触,舌尖对向下后牙牙槽嵴顶连线且接触平面,颊尖也接触平面,牙长轴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为直立。
3)第一磨牙:近中面与第二前磨牙远中面相接触,两舌尖对向下后牙牙槽嵴顶连线且近中舌尖接触平面,远中舌尖离开平面约1mm,近中颊尖离开平面约1mm,远中颊尖离开平面约1.5 mm,颈部微向腭侧和近中倾斜。
4)第二磨牙:近中面与第一磨牙远中面相接触,两舌尖对向下后牙牙槽嵴顶连线且离开平面约1mm,近中颊尖离开平面约2mm,远中颊尖离开平面约2.5mm,颈部向腭侧和近中倾斜较第一磨牙为大。
(3)平衡:全口义齿的平衡是指下颌作前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牙齿都能同时接触。全口义齿的平衡可防止基托翘动、防止对组织的创伤和患牙牙槽骨的吸收。平衡的意义在于:①保证义齿的稳定;②提高咀嚼效率;③保护牙槽嵴和黏膜的健康;④防治人工牙齿折裂(是指瓷牙和基托的折裂)。
1)正中平衡:下颌的正中位(最广泛接触位时或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人工牙间具有最大面积的均匀接触无干扰较正中平衡。
2)前伸平衡:下颌在做前伸后退运动过程中,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接触,无咬合障碍者为前伸平衡。前伸平衡又分3种类型:①完全接触的前伸平衡即下颌前伸或后退运动中上下后牙的相关牙尖都有接触;②多点接触的前伸平衡即下颌前伸或后退运动中,后牙除最后磨牙接触两点外,至少还有一个牙尖接触,但没有达到后牙牙尖全部接触,名为多点接触的前伸平衡;③三点接触的前伸平衡,下颌前伸上下前牙接触称作一点,如两侧最后牙各有一点接触称作两点,合起来为三点接触的前伸平衡
3)侧方平衡:下颌作侧方运动过程中,工作侧上下后牙是同名牙尖接触,平衡侧后牙成异名牙尖接触,下颌回到正中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后牙间的均匀接触,这是单侧咀嚼的平衡

第9题:

关于全口义齿后牙的排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后牙应按补偿曲线排列,一般与髁导斜度成正比
  • B、保持双侧牙合平衡
  • C、保持单侧的牙合平衡
  • D、人工牙应处在不妨碍颊舌运动的中立区
  • E、应严格遵循牙槽嵴顶法则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若患者同时存在多个护理诊断应如何排列?排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面对护理对象的多个护理诊断,护士应根据病情需要及对护理对象的影响,可按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排列护理诊断的顺序,将护理诊断分为首优、中优和次优三类,从而保证有条不紊地、有重点地工作排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优先解决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
②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排序,优先解决低层次需要的问题。
③在与治疗、护理原则无冲突的情况下,优先解决护理对象主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分析护理诊断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应先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再考虑由此产生的结果。
⑤不要忽视潜在的护理问题,应根据性质决定其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