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

简述手和眼协调发育时期。

题目

简述手和眼协调发育时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上肢功能的发育包括把握、伸手、操作、注意等过程,根据其发育特征简单地可分为4个时期。
第1期:手张开和双手会合时期(0-3个月)
第2期:手功能开始发育时期(4-6个月)
第3期:手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时期(7-9个月)
第4期:上肢功能熟练期(10-12个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

A. 神经活动参与

B. 口腔与手的协调

C. 手与脚的协调

D. 眼手协调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关于正常小儿视觉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6~7个月出现眼手协调动作
B.6岁能区分颜色
C.新生儿对光觉敏感
D.2.5~3岁两眼调节好
E.3个月头眼协调较好

答案:E
解析:

第3题:

长拳技术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这“六合”是指:

A.腕、肘、肩、踝、膝、胯等部位的协调配合

B.手、肘、肩、脚、膝、胯等部位的协调配合

C.手、眼、身、步、力、功的协调配合

D.手、眼、身、精神、力、功的协调配合


正确答案:B

第4题:

电脑操作可以增强眼手的协调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 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 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 D、抗重力伸展发育
  • 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以下哪条症状不是脑性瘫痪的表现

A.手-口-眼协调

B.肌张力异常

C.姿势异常

D.痉挛

E.运动发育迟缓


正确答案:A

第7题:

手和眼协调发育顺序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
眼球运动和上肢机能的发育稳定后,在此基础上运动进一步向精细化发展。因此随着躯干稳定性的增加,眼和手逐渐不再受姿势体位的影响,手腕整体的连带运动逐渐向手指的运动分化发育。
(2)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
眼和手的发育过程具有共同的特征,用图解表示为:无目的→到达→抓握→操作的方向性发育过程。最初是胡乱的动作或以反射为中心的不规则状态,其次为了达到对象的方向性运动的发育阶段出现,第三阶段是能紧紧抓住对象物体的发育阶段,经过这一阶段最后到达操作阶段。
(3)手掌抓握向手指抓捏发育
上肢动作未分化阶段,使用整个手掌抓握物体,随着稳定点移向远端关节,使得手指能够抓捏住物体。
(4)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前臂具备了旋转运动的功能,并逐渐向手、手指发展后,以桡侧抓握或抓捏成为可能。
(5)从抓握到放开的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两手呈握拳状,因此,人首先学会的是抓握,然后逐渐学会松开物体。比较抓握和松开的动作,后者较前者更精细,更具有目的性的动作。
(6)防御手向功能手发育
手遇到有害刺激自然作出防御反应,从防御手、感觉手向探索手、功能手方向发育进展。这种原本构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手具备了功能特征。
(7)从手到眼的发育
对于物体的认识,手将主导权让位于眼。
(8)利手的发育
随着姿势的对称性获得两手动作成为可能。
(9)手的运动与感情的分化
上肢运动发育的原则是分离,通过心身活动能够确认。

第8题:

不属于脑性瘫痪的表现是

A、手-口-眼协调

B、手足徐动

C、共济失调

D、痉挛

E、运动发育落后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正确答案: (1)躯干及骨盆不稳定导致身体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不能保持稳定。
(2)躯干、上肢、手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影响伸手、抓握、释放以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3)伴随整体异常姿势或上肢受累,手可能呈握拳或半握拳,此外,可能有手部感觉减退。
(4)由于平衡功能不佳,需使用单手或双手支撑体重。
(5)手功能保持在较低水平。
(6)释放动作不成熟或异常。

第10题:

正常小儿视觉的发育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新生儿对光觉不敏感
  • B、3个月头眼协调较好
  • C、6~7个月出现眼手协调动作
  • D、2岁能区分颜色
  • E、3岁视深度已充分发育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