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

若“小李去但小王不去”为真,则下列命题中为假的是()。A、或者小李不去,或者小王去B、或者小李去,或者小王去C、只有小李去,小王才去D、如果小李去,那么小王去E、并非“小李去且小王去”

题目

若“小李去但小王不去”为真,则下列命题中为假的是()。

  • A、或者小李不去,或者小王去
  • B、或者小李去,或者小王去
  • C、只有小李去,小王才去
  • D、如果小李去,那么小王去
  • E、并非“小李去且小王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王、小李、小张准备去爬山。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下雨。围绕天气预报,三个人争论起来。小王说:“今天可能下雨,那并不排斥今天也可能不下雨,我们还是去爬山吧。”小李说:“今天可能下雨,那就表明今天要下雨,我们还是不去爬山了。”小张说:“今天可能下雨,只是表明今天下雨不具有必然性,去不去爬山由你们决定。”对天气预报的理解,三个人中()

A. 小王和小张正确,小李不正确。

B. 小王正确,小李和小张不正确。

C. 不李正确,小王和小张不正确。

D. 小张正确,小王和小李不正确。

E.小李和小张正确,小王不正确。


参考答案:A

第2题:

小李、小张、小王定期去某超市采购,小李每隔6天去一次,小张每隔8天去一起,小王每 隔9天去一次。某星期四,三人在超市相遇。问下次相遇是在星期几?( )

A.星期五
B.星期四
C.星期日
D.星期一

答案:B
解析:
这是一道时间问题。小李每隔6天去一次,即每7天去一次,也就是每周 四去,所以下次三人相遇必定在周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题:

下列句子中“和”是介词的有()。

A. 小李和小王都是党员。

B. 小李和小王谈过一次话。

C. 小李明天和小王去上学。

D. 小李和小王是好朋友。

E. 昨天小李没和小王去看戏。


标准答案:BCE

第4题:

若已知“小王会修电脑”这一命题为假,“小李不会修汽车”这一命题为真,那么下列哪一个结论必然是假的?()

A.如果小李会修汽车,那么小王会修电脑
B.如果小王不会修电脑,那么小李不会修汽车
C.小王会修电脑当且仅当小李会修汽车
D.或者小李会修汽车,或者小王会修电脑

答案:D
解析: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真且后件假时为假。A项前件后件都为假,为真命题;B项前件后件都为真,为真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后件真假不同时为假。C项前件后件都为假,为真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只有全部命题为假时才为假。D项两个肢命题均为假,则该命题一定为假。故本题选D。

第5题:

为了实施最佳配合,在确定某排球赛上场队员的组成时,甲、乙、丙三位教练对小王和小李是否上场表态如下:甲:“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丙:“或者小王上场,或者小李上场。”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为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

A. 三人的话都是真的
B. 三人的话都是假的
C. 三人的话两假一真
D. 三人的话两真一假

答案:B
解析:
[解析] 根据题意,不外乎四种情况:
(1)小王小李都上:则甲乙丙都正确,所以A对;
(2)小王上,小李不上,则甲正确,乙错误,丙正确,所以D正确;
(3)小王不上,小李上,则甲错误,乙不确定,丙正确,所以C、D都可能正确;
(4)小王小李都不上,则甲正确,乙正确,丙错误,则D正确。
由此,考生很容易发现这三个人说的话只有两种情况:(1)全真;(2)两真一假;(3)两假一真。所以该题中的B项是无法从题目中推出来的。
[常见解题误区] 很多考生会误选A,他们的推理方法如下:
(1)甲:“只有小王上场,小李才上场”小李上场的话,小王也上场。
(2)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 小王上场的话,小李也上场。
(3)丙:“或者小王上场,或者小李上场”小王和小李只有一个人上场。
由此他们认为应该选A,三人都为真的话,丙与甲乙矛盾,所以为不可能推出的结论。
考生在做该题时之所以会犯错,最主要的是没有理解丙说的话。丙说的话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而不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关键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什么时候错误?当它们的否命题成立时,它们就是错误的。

第6题:

小王和小李是一对情侣,后因一些原因小李提出分手,小王扬言如果分手便要给小李全家人好看,小李报了警。警察在通往小王家路上截获了带着凶器去小李家的小王。小王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A 项正确、D 项错误,《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 罪预备。”题干中,小王带着凶器准备行凶被警察截获,属于犯罪预备。
B 项错误,《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 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题干中,小王在路上还未着手实行犯罪,不符合“犯罪过程中”这一要件; 小王是由于警察的截获而放弃,不符合“自动放弃”这一要件。
C 项错误,《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题干中,小王在去往小李家的路上被截获,还未着手实行犯罪,因此不属于犯罪 未遂。

第7题:

已知“要么小王不去北京,要么小李不去北京”与“如果小王不去北京,那么小李也不去北京”同时为真,则下列判断为假的是()。

A.如果小王去北京,那么小李也去北京
B.只有小王去北京,小李才去北京
C.小王与小李均去北京
D.小王去北京或小李去北京
E.小王不去北京或小李不去北京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假言推理。由两已知条件真可推出“小王去北京,小李不去北京”。此时为假的判断为AC。

第8题:

小王和小李结婚四年后,苦于没有电视机看,两人共同借债3000元,由小王一人去买电视机,途中小王不慎被小偷偷走全部借款。后来小王和小李离婚,这3000元的损失应该由()承担。

A.小王和小李

B.小王

C.小李


参考答案:A

第9题:

如果小李乘坐火车或飞机去云南旅行,小张就会跟他一起去。只要小李不乘坐火车去云南,小王就会跟他一起旅行。实际上,小张最近一直躲在江南某小镇写作,闭门不出也不想外出。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小李跟小张一起旅行
B.小李跟小王一起旅行
C.小李乘坐火车去云南
D.小李乘坐飞机去云南

答案:B
解析:
题干存在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如果小李乘坐火车或飞机去云南旅行,小张就会跟他一起去;②只要小李不乘坐火车去云南,小王就会跟他一起旅行。题干最后“小张没有出门计划”否定了①的后件,因此可得到否定的前件,即小李不乘坐火车也不乘坐飞机去云南。根据“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的推理规则,由②可以得出小王跟小李一起去旅行。故答案选B。

第10题:

只有小王陪伴,小黄才到公园散步。如果小王不去图书馆,那么小李也不去图书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结论(  )

A.小李在图书馆内,则小黄没有去公园散步
B.小王在图书馆内,则小李也在图书馆内
C.小李不在图书馆内,则小黄在公园里散步
D.小王在公园内散步,则小黄也在公园内散步

答案:A
解析:
考查复合命题推理。A项小李在图书馆,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可知小王在图书馆,则小王不在公园散步,同理推出,小黄没有去公园散步,A项正确;B项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则不能确定小王的动向,无从推出小黄的行动,错误;D项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