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激起了要求变革国际秩序的呼声。这对后起的大国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A、国际金融危机B、亚洲金融危机C、恐怖主义D、9•11事件

题目

()激起了要求变革国际秩序的呼声。这对后起的大国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 A、国际金融危机
  • B、亚洲金融危机
  • C、恐怖主义
  • D、9•11事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客观地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2题:

大国的控制力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基础。()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9·11”恐怖袭击对美国政府的影响体现在() 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提出挑战 ②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③开始惧怕国际恐怖主义 ④ 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社会生活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标准答案:A

第4题:

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能走出来,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是否具备。

  • A、制度变革
  • B、金融秩序稳定
  • C、人口增长
  • D、技术变革
  • E、市场机制

正确答案:A,D

第5题:

席卷而来的()对当代的世界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 A、国际金融危机
  • B、亚洲金融危机
  • C、恐怖主义
  • D、9•11事件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国际金融监管实践中,促使各国监管当局重视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重大催化性事件是( )。

A.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B.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C.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D.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


参考答案:A

第7题:

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 。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 。

A束手无策 机遇
B独善其身 契机
C毫发无损 动力
D自行其是 起点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根据题干,入世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与之后的相比是更加封闭,而封闭导致的结果就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第一个空格用“束手无策”显然不合语境,C项“毫发无损”的说法绝对化,D项“自行其是”指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词义色彩常为贬义,而原文是客观中性表述,所以第一个空用“独善其身”最合适,可知选B。

第二空,“契机”意为机会,指事物转化的关键,用于此处符合语境,验证了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国际国币基金组织与亚洲金融危机?


参考答案: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6年3月成立,其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谋求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均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实际收入提高和生产资源的开发,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2、IMF主要业务活动:向成员国发放短期普通贷款。(基本贷款、中期贷款、特别贷款、临时贷款、借款总安排下的贷款)
3、IMF的发展及其作用:设立IMF的目的最初是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所以其活动主要是与汇率监督、储备资产创造、对国际收支赤字国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相联系的。
战后IMF的建立和运行,对于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支付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IMF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减轻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目前这种混乱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更加需要IMF这样一个世界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方面的功能应进一步加强。
(二)亚洲金融危机。
论述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
1、生产结构失调,脱离生产资本的虚拟资本过渡膨胀;
2、许多新兴国家本币高估,实行缺乏弹性的国定汇率制度;
3、经常项目逆差严重,从而加剧了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外汇市场的冲击;
4、外债、外资比重过大,并且其投向和结构不合理;
5、政府对银行过渡干预,缺少有利的金融监管;
6、货币当局对金融领域缺少正确有利的金融监管。


第9题:

金融危机激起了要求变革国际秩序的呼声。这对后起的大国而言,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1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等等成就,凸现中国大国形象;但是相伴而来的是国际呼声“汇率责任”、“债权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而责任则伴随着回报。中国谋求的回报中首先是()

  • A、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B、参与国际合作
  • C、维护国家利益
  •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