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述汉代至明清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制度表现。

题目

简述汉代至明清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制度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以察举制为主的两汉选官制度。主要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和"征辟制"。
(2)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主体选官制。
(3)从隋、唐开始,中国选官制度的历史进入了科举制时代,至此以后,中国封建政治逐渐过渡到典型的士人政治(或称官僚政治)的时代,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与皇权走向彻底合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我国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


参考答案: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禁止土地使用权转让。
弊端:
一、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配置。
二、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
三、不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四、行政划拨制度需要政府部门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且易滋生腐败。


第2题:

地方官学制度始建于()。

A.汉代

B.西晋

C.隋代

D.唐代


参考答案:C

第3题:

简述监护制度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监护制度大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监护制度和宗族制、家长制相适应,体现为为了家族利益而设立的代行家长权的、具有家长辅佐人、代表人性质的一项民事制度。第二阶段,随着宗族制和家长制在欧洲的逐步瓦解,亲权和夫权逐渐独立于家长权之外。监护和保佐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的“公职”,对不在亲权之下的未成年人及不在夫权之下的妻子也开始设置监护人。监护人往往是家族内的成员。如罗马法中既有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亦有对妇女的监护规定。此一时期监护制度仍带有浓重的家父权性质。
第三阶段,近现代意义上的监护制度。这个阶段的监护制度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近代工业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而逐步健全和完善起来的。这一时期,为适应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变化的需要,世界上很多国家逐步彻底摒弃了家长制度。与此同时,随着监护人与被监护人财产的相对独立,监护制度的“社会公职”性质明显化,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男女不平等状况也在逐渐改变。第四阶段,当代社会的监护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参战国出现大量的孤儿,这对现代监护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监护制度做了多次修改,废除了旧的、落后的条款,使监护制度向保护儿童和妇女权益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世界各国监护制度的发展情况并不平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的国家和地区监护法律制度仍存留较浓的封建色彩,保留了亲属会议制度及男女不平等原则。


第4题:

简述唐朝官学制度的特点。
学校类型多样化,封建等级制度鲜明,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

第5题: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答案:
解析: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正确的,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6题:

简述春秋至战国户籍登记制度的发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1)对个体家庭进行户口登记起于春秋后期。最先称其为“书社”。“书社”,就是以二十五家为一社,“籍书而致之”,即将一社之户口书于版籍上报。“书社”一词广见于战国各文献,显示户口登记已为多国所实施。进入战国后,户口编制更趋细密,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如魏有《户律》,秦有《傅律》。秦的“什伍”制度最具代表性。
(2)户籍制度的实施使原先只有家族身份的一般居民变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对社会消除家族血缘观念而重建“家”、“国”观念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7题:

简述我国教育申诉制度及其基本特点。


答案:
解析:
所谓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教育申诉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
(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4)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第8题:

简述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


参考答案:

我国证据制度所坚持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是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这种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要求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要求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便正确地据实处理。我国的证据制度为充分确实的证据制度,案件对证据的具体要求,在质上就是要求确实可靠,在量上就是要求全面细致、充分,达到了两个方面的统一,案件的真实性就可以保证。


第9题:

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


答案:
解析:
官学,尤其是中央官学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主干,也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隋朝的中央官学有五学:国子学、太 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五学统归国子寺 (后改为国子监)管理。律学和医学尚在萌 芽中,只设律博士、医博士,并未出现律学和医学的独立组织机构。隋朝对中央官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做了规定。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一馆是指750年设立的广文馆。唐朝对六学一馆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都做了具体规定。 唐朝中央官学的设置,按行政隶属关系 的不同,又可分为国子监所属学校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学校两大类。总的来说,唐代的中央官学是较为发达的,其种类之繁 多,人数之众多,等级之森严以及学习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1) 隶属于国子监的官学。 唐代隶属于国子监的官学颇多,具体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 算学、广文馆、医学(隶属太医署)。 (2) 中央政府及宗正寺所属学校。 第一,中书省文学馆设置的宫教博士; 第二,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第三,东宫所属的崇文馆;第四,秘书外省、宗正寺所属的宗室小学。 (3) 中央政府各部门所属的学校。 第一,秘书省所属太史局及司天台;第 二,太常寺所属太乐署、太医署、太卜署; 第三,太卜寺所属的兽医学校;第四,宗正寺所属的崇玄馆。

第10题:

地方官学制度始建于()。

  • A、汉代
  • B、西晋
  • C、隋代
  • D、唐代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