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题目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中国古代,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皇帝都被认为是“有国者”,“朕即国家”的含义有两个:一是皇帝是国家范围内一切财产的最终拥有者,二是皇帝是国家一切政治权力的拥有者,掌握全部国家主权,宰相及官僚系统的权力都来自于皇权的授予。治理国家,皇帝必须依靠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因此,不论相权在历史上曾经怎样强大,它都只是来自于皇帝而不是人民的权力让渡,它既不可能有“民主”的性质,也不可能具有外在于皇权的独立性。在中国历史上,相权的最终衰落正是因皇权与相权这一根本的关系性质所决定的。正因为皇帝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国家全部权力的拥有者,他便不可能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约制,任何试图在皇权与相权之间建立明晰严格的法律关系,借以厘定皇权与相权的活动范围于权限,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皇帝有权突破任何法定限制,更有权废除和制定任何法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史上,相权被一次又一次地分割,但宰相的职务在很长时间内又并未取消。这说明()。

A.皇权尚不足够强大

B.丞相大多是皇帝的亲信

C.丞相受制于皇帝,没有实权

D.皇权与相权虽有矛盾但又相互依赖


参考答案:D

第2题:

试分析“皇权”与“相权”之争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明朝立国之初,中央政府机构沿袭元朝,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政务中枢,置左、右丞相。朱元璋认为宰(丞)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可能越权,因此,取消中书省,下令永远不准再设丞相。从此,秦朝以来的丞(宰)相一职遂被取消。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直接处理国务,设六部作为处理中央政务的中枢,由六部尚书分任国务,各自对皇帝负责。这一方面造成了皇权高度集中,封建君主专制进入了最高阶段;另一方面,导致皇帝亲自处理的政务数量剧增,忙得早朝外又增设午朝,仍忙不过来,只得设立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秘书机构,协助他处理政务,从而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大发展。

第3题:

朱元璋撤换左丞相李善长的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断集中和加强;相权总的趋势是不断消弱和分散。综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权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君权进行的;
第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宰相制度本身不断演变的主因;
第三、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是促成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宰相制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5题:

中国古代史上,相权被一次又一次地分割,但宰相的职务在很长时间内又并未取消。这说明()。

  • A、皇权尚不足够强大
  • B、丞相大多是皇帝的亲信
  • C、丞相受制于皇帝,没有实权
  • D、皇权与相权虽有矛盾但又相互依赖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C
解析: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从明朝开始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相权与皇权的斗争。

第7题: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两汉、宋、明、清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还重用“中朝官”,使丞相的实际权力也开始被剥夺。东汉时期,相权进一步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但实际权力都转移到尚书台手中。宋代是皇权高度凝固,相权空前萎缩的的时期。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和枢密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军政权;三司使司和三司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到了元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一大变化,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第9题: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国”与“家”的关系?


正确答案:中国人把国和家连在了一起。国是放大了的家。中国人关于国的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上的。中国人生活的基础、认同的首先就是家。中国古代很多伦理观念和维护秩序的观念都是从家族引申出来的。它们的合理性,来自人们对家的普遍认同,进而发展为普遍的国家制度。

第10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皇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