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安执法考试

甲某为了报复乙某,于某日深夜潜入乙某的自留地,将其自留地上的两棵马尾松砍倒后,空手返回家中。甲某的行为是()。A、盗伐林木行为B、滥伐林木行为C、毁林行为D、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题目

甲某为了报复乙某,于某日深夜潜入乙某的自留地,将其自留地上的两棵马尾松砍倒后,空手返回家中。甲某的行为是()。

  • A、盗伐林木行为
  • B、滥伐林木行为
  • C、毁林行为
  • D、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某持刀抢劫乙某,乙某夺下甲某的刀后,将甲某推倒在水泥地上,甲某头部着地,当场昏迷。乙某随后仍用绳子将甲某绑在树上,对甲某进行殴打,致其耳膜穿孔。甲某醒来后连声求饶,但乙某继续殴打,甲某挣脱绳子后捡回携带的刀将以某捅伤。关于甲某和乙某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有:( )

A.乙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乙某制服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后来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

C.甲某成立抢劫罪的犯罪未遂,后来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

D.甲某反抗乙某的殴打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B
【考点】正当防卫的条件
【解析】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乙某的继续殴打行为属于防卫不适时,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第2题:

第 54 题 甲某和乙某有仇,某日晚,甲尾随乙至一个僻静处,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将乙打成颅脑损伤(重伤),见乙失去知觉,甲临时起意,取走了乙的钱包,内有现金人民币3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某构成抢劫罪

B.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某构成盗窃罪

D.对甲某应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CD
甲某具有伤害的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在故意伤害罪完成以后临时起意,盗窃了乙的钱包,又构成盗窃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第3题:

甲某养了一只小狗。甲某邻居乙某家有一5岁的小孩,一天,甲某的狗穿过围墙在邻居家的院坝内将其邻居家的小孩咬伤,对小孩应该赔偿的是()

A、甲某

B、甲某和乙某

C、乙某

D、甲乙各负其责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 )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将乙某强奸

C.甲某唆使一个13岁的中学生乙某从家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低价从乙某处收买

D.甲某在将-乙某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某将乙某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正确答案:AB
【考点】共同犯罪的认定
【解析】共犯的认定十分重要,是否成立共犯最重要之点是共同的故意,尤其是二人虽然共同作案但是彼此故意的内容不同的,不认为是共犯。这种问题是肯定要考的,因为这直接涉及到罪责的差别。在抢劫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如:甲乙丙入户盗窃,甲乙进去了,丙留在外面,结果甲乙二人使用了暴力从而转化为抢劫,但丙仍然是盗窃,两者差别很大。下面我们讨论具体问题。A根据“部分行为共同责任”原则,共同犯罪中,一人放弃犯罪,未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不影响共犯的成立。B中甲与其夫构成共犯,这里还涉及到特殊主体的理解问题,强奸一般认为是特殊主体的犯罪,主体应该是男性,没有这种身份的妇女教唆、帮助那人强奸妇女同样也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C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这种情况在理论上认为属于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间接共犯有两个结论一是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不构成共犯,二是利用者不认为是教唆犯,而认为是实行犯。当然这种说法不一定符合我国的实际,因为在我国教唆犯具有独立的犯罪性,但参与命题的学者特别是留日的学者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很大,他们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暂时就这样掌握。同理,如教唆不满14岁的人去杀人、抢劫,虽然表现为教唆的方式但是他们不是共犯,因为对方主体不够资格,属于把他人的行为当作工具利用的情况。
D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帮助他人毁灭罪证属于事后帮助,类似于替盗窃罪犯、抢劫罪犯、贪污罪犯窝赃、销赃,替毒品犯罪分子窝藏毒品、毒赃,窝藏、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这一系列行为都属于事后帮助行为。事后帮助行为,第一不属于共犯;第二,如果法律将之规定为犯罪的(如帮助毁灭证据、窝赃、销赃罪),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定为单独犯罪就可以了;第三,事后帮助行为如果是事前通谋的以共犯论,这是共犯经常涉及的焦点问题,要加以注意;第四,甲杀了人后又指使乙去毁灭证据,甲本人是否构成毁灭证据罪?甲本身不构成毁灭证据罪,因为行为人本人犯一个罪行时,实施相应的掩盖罪责的行为或者窝赃、销赃的行为,是主罪(盗窃、杀人罪)的后续行为,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对他人来说是事后帮助行为,但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单独成罪,作为主罪(杀人、盗窃)的一个部分来考虑即可。换言之,杀人之后毁尸的、盗窃之后销赃的,在定杀人、盗窃罪时已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没有单独定罪的必要。

第5题:

甲某经常殴打其父乙某,与其兄丙某的关系也很僵。一天由于乙某外出有事忘了关窗,恰巧下雨,雨水淋入甲某房间,甲某回来便殴打乙某,丙某见状拉架,不小心将甲某拉倒地,结果甲某越发生气就转而用菜刀追砍并将丙的手砍伤,丙随即拿起一根木棒朝甲某回击,结果击中甲某头部将其打倒在地上。乙某怕甲某醒来更加凶狠报复,便拿起甲某手里的菜刀朝甲某的头部砍了十几刀。经查甲某在倒地时,由于后脑磕到水泥地导致脑出血,就已经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属于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丙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丙属于正当防卫,乙某的行为为防卫不适时,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丙属于正当防卫,乙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正确答案:C
【考点】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解析】丙针对甲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手段是合适的,而在情势紧迫的情况下用木棍随手回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故甲某的死亡应为意外事件;乙某在甲某的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防卫,属于事后防卫,由于甲某已经死亡,所以构成对象不能犯的故意杀人罪(未遂)。

第6题:

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诈骗罪:( )

A.甲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拨打国际长途,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B.甲某得知本厂业务员乙某为客户送黄金原料,遂萌发非法占有念头。预先准备好相同重量的镀金铜,以备调换黄金之用。甲某受厂办指派,驾驶面包车送乙某携黄金到火车站。在乙某吃饭之际,甲某提出到远处修车。乙某要求跟车同往,甲某婉言拒绝,并表示一定保证车上黄金的安全。乙某信以为真,一再嘱托看好货物之后,允许乙某将车开走修理。乙某乘机打开封箱,用镀金铜调换了黄金

C.甲某雇某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某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某下车观看。甲某下车后,某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

D.甲某与某乙同住一集体宿舍,知道某乙信用卡的密码。某日甲某一人在宿舍时发现某乙的信用卡掉在宿舍的地上。甲某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2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正确答案:BCD
【考点】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信用卡诈骗罪
【解析】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盗接、盗用他人的电话线路电话号码并使用的,构成盗窃罪;使用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骗取入网,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的,构成诈骗罪;B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本案中甲虽然使用欺骗的手段,但并未构成
正式交付、保管关系,仍是趁机从中窃取,故应为盗窃罪;C应当认定为抢夺罪,抢夺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的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抢夺的手段,而诈骗罪与他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害人的交付;D应当认定为盗窃罪,但如果不是在房间内捡到,而是在其他公共场所捡到信用卡后盗用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另外,盗窃信用卡后并使用的,构成牵连犯,以盗窃罪从一重罪论处。

第7题: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
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虽然将乙打昏在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仍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张其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8题:

甲、乙为兄弟,二人因为甲某与丙某打架一事而与丙某结仇,一直伺机报复。某日,甲某出资由乙某买回四把斧子,以备报复使用。甲乙二人纠集丁某等六人到家中,共谋伤害丙某。乙某从甲某的房间中拿出一把散弹枪、四把斧子,分发众人,然后由乙某带领丁某等六人到丙某的家中,将丙某重伤致残。甲某独自留在家中。甲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

A.主犯

B.预备犯

C.既遂犯

D.中止犯


正确答案:AC
【考点】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和共犯单独_中止的有效性
【解析】本题中,甲某显然是主谋,即使未到现场实行犯罪,因为其作用较大,可以认定为主犯:甲某不具备中止的有效性,甲某虽然未到现场实行,但也不足以成立犯罪中止。

第9题:

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甲某对值班狱警乙某谎称家有百万财产,如能将其放走,愿意与乙某平分财产。乙某在甲某的引诱下,多次与乙某谋划出逃方案。然后按照既定的方案,乙某将甲某带出监狱,并资助其800元钱。关于本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某构成脱逃罪

B.乙某构成脱逃罪的共犯

C.乙某构成徇私枉法罪

D.乙某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D
【考点】私放在押人员罪
【解析】具体法律依据参见刑法第400条的规定;另外,甲某是由监管人员私放的,并无脱逃行为,不构成脱逃罪。

第10题:

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甲某因审判监督程序被法院提审,审讯后,因法院囚车一时不能开回,就将其关押在法院的羁押室内,甲某对监管法警乙某谎称家有百万财产,如能将其放走,愿意与乙某平分财产。乙某在甲某的引诱下,以带甲某上厕所为名将甲某放出,让其从厕所逃走,并为甲某提供了300元路费。关于本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某构成脱逃罪

B.乙某构成脱逃罪的共犯

C.乙某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某构成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AC
【考点】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犯罪构成与具体认定
【解析】乙某身为负有监管羁押罪犯职责的法警,私自将罪犯甲某放走,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甲某也构成脱逃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