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中级执法资格考试

A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李某伪造签证申请材料为张某骗取美国签证,并策划、引带其从首都机场出境。A市公安机关应将该案立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

题目

A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李某伪造签证申请材料为张某骗取美国签证,并策划、引带其从首都机场出境。A市公安机关应将该案立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包括以下哪些?

A: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的
B: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的
C: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
D: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骗取出境证件10份以上的

答案: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规定,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318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D项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

第2题:

甲市公安机关需要询问居住在乙市的违法嫌疑人张某,下列询问地点不符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规定的是()。

  • A、张某的住处
  • B、张某的单位
  • C、甲市公安机关
  • D、乙市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C

第3题:

张某等3名中国公民从王某处获得了伪造的美国签证,欲使用该签证偷渡至美国,因张某等人不熟悉边防出境过程且从未去过美国,故找到美籍华人彼得让其带领偷渡至境外,后彼得被抓获。彼得的行为构成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张某等3名中国公民从王某处获得了伪造的美国签证,欲使用该签证偷渡至美国,因张某等人不熟悉边防出境过程且从未去过美国,故找到美籍华人彼得让其带领偷渡至境外,后彼得被抓获。彼得的行为构成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下列行为构成偷越国(边)境罪的有()。

  • A、黄某初次成功偷越国(边)境后在境外大肆分发宣传资料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危害国家利益
  • B、李某成功和黄某、张某等3人结伙偷越国(边)境2次
  • C、许某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
  • D、为接受恐怖活动培训,偷越国(边)境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某日,甲市“万路通”快递公司的员工张某在快递仓库门口装卸一个快递包裹时,看到该包裹有不明液体渗出并伴有刺激性气味,遂决定对该包裹进行检查,发现包裹内有12个大小相同的玻璃酒瓶,并散发浓烈的汽油和酒精气味;在酒瓶中间还有一个疑似爆炸装置,告知公司负责人孙某,孙某随即报警。

经调查,该快递包裹的爆炸装置原材料由乙市厂家生产,犯罪嫌疑人李某通过丙市的某网站购买,在丁市完成组装并寄出。李某知道事情败露后潜逃,后被抓获。对该案件具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有:

A.甲市公安机关
B.乙市公安机关
C.丙市公安机关
D.丁市公安机关

答案:A,B,C,D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法律、司法解释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有关犯罪案件的管辖作出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规定:针对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以及网站建立者或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公安机关可以管辖。
甲市是犯罪结果地,乙市是犯罪行为地,丙市是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丁地是犯罪行为地,所以甲乙丙丁四地公安机关均有权管辖。因此,选择ABCD选项。

第7题:

“骗取出境证件罪”是指行为人以()名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签证等出境证件,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行为?

  • A、劳务输出
  • B、经贸往来
  • C、国际救援
  • D、其他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第 76 题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包括以下哪些行为?(  )

A.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的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的

C.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骗取出境证件10份以上的

D.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


正确答案:AD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月)第1条。

第9题:

袁某受人指使,以每人1500美元好处费的条件引带中国公民林某(女,12岁)、李某(女,15岁)持伪造的玻利维亚护照准备从首都机场出境前往法国。在通过边防检查站时,三人以母女相称,企图蒙混过关,但被检查人员发现并阻留审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袁某涉嫌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
  • B、袁某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 C、林某、李某二人不构成犯罪
  • D、对李某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王某初次持伪造的护照出境时被边检人员查获,对其应()。

  • A、按照偷越国(边)境罪定罪处罚
  • B、按照偷越国(边)境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C、不予处罚
  • D、按照使用伪造证件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