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通用)

放学时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这时您会怎么处理?

题目

放学时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这时您会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有着一种默契,这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说明家长和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这一种关系,即:学校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家长也要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
首先。由于家长在此时很着急,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和家长耐心说明。老师可帮助家长分析存在的几种可能:一是孩子的祖辈来接,或者是家长中的另一方来接,或者是授权可靠的人来接,之后协助家长找到孩子。
其次,待孩子找到之后,教师有必要再一次将园内规章制度和家长表述清楚。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有接送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幼儿的安全,因此,家长在接孩子放学时要按照园内的规定来办,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最后,教师在放学时,要对幼儿的进出做到心里有数,不能轻易把孩子交给不熟识的亲属。 安全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方可确保,作为教师有义务和责任确保幼儿的安全,同时要努力让家长配合,共同关爱孩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幼儿园为了便于家长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最适宜采取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

A.家长园地
B.家长开放日
C.家长学校
D.家长会

答案:B
解析:
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开展的向幼儿家长开放的一项活动,目的是为了便于家长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因此答案选B。

第2题:

放学的时候,有幼儿家长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而老师却站在一旁不帮忙,就走过来斥责老师。如果你是这位幼儿老师会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 表明不帮孩子穿衣服的理由。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锻炼,能获得独立性和自信心的提升,因而幼儿教师鼓励引导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必要的。
2. 与家长进行有效真诚沟通。第一,尊重并安抚家长情绪。请家长到教室外或寝室外心平气和地听我的解释。第二,坦诚说明这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家长能够支持和配合。
3. 调整教育节奏,循序渐进。在给孩子自己动手机会的同时,也应该及时的提供帮助,并不断的鼓励和肯定孩子,而不是单纯旁观。

第3题:

假如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您会怎么做?()

A、教育孩子坚决还击

B、询问孩子并向学校反应情况

C、找对方家长评理


参考答案:B

第4题:

如果父母不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您的孩子会怎么办?


正确答案:有人敲门一是不要开门,二是不要与生人对话。如果陌生人不走,应及时打电话报警。

第5题:

幼儿园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说幼儿送到幼儿园就应该老师来管,幼儿只要学习就行了,你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我认为幼儿园的做法和家长的做法都欠妥:
第一,我会找家长进行沟通,说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一定会尽 自己的职责,照顾好幼儿,但同时我也会建立规则,培养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
第二,我会找园长进行沟通,我能够理解幼儿园的做法,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但是应注意说辞,这样会造成家长的误解。
第三,我会召开家长会,与幼儿家长沟通如何科学地育儿。

第6题:

幼儿园开展劳动活动,但家长找到老师说不想让孩子劳动。作为老师,你要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1.家长找到我,说不想让孩子劳动,说明家长没有认识到适当劳动锻炼对幼儿的益处。因此,我会耐心地对家长进行引导和劝说。
2.我会向家长解释让幼儿在园里参加劳动是为了培养他们勤劳、勇敢、有爱心等品质。比如,让孩子给小树苗浇水可以让孩子学会爱惜花草树木。
3.我会消除家长的担忧,告诉家长给予幼儿的劳动量都是适当的,并且向家长保证劳动活动的安全性。
4.我会鼓励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建议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第7题:

家长认为给幼儿园交了钱孩子的教育就归老师管,他们不参与,你会怎么做?


答案:
解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作为教师,要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孩子更父母相处的时间更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是家长与教师共同的责任。
第二,开展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交给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三,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妥善的处理与家长之间的问题。

第8题:

有的孩子,总是憋大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手,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你如果是幼儿园老师,会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创设良好物质和心理环境,保证厕所干净、清洁,营造“家”的感觉。厕所设置安全、美观,便池尺寸适合幼儿使用。教师提醒幼儿大小便时口气亲切,不强制幼儿大小便,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随时大小便,并在每个活动过渡环节提醒。对待个别大便困难或不会蹲厕的幼儿,可设置痰盂。教师适当陪伴,消除幼儿紧张心理。

第9题:

某幼儿园园长开家长会时颇为自豪地对家长说:“我们幼儿园的孩子能力特别强,不仅认识拼音,还会写,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在话下。希望各位家长多帮我们宣传,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来。”
(1)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什么现象?它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避免此类现象?
(3)这位幼儿园园长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如果让你跟园长进行谈话,你会说些什么?


答案:
解析:
(1)这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早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水平,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这样使幼儿缺乏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③幼儿学习了部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会因为已学过这些知识而不想再听老师讲,导致注意力分散,没有形成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④影响教师发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的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⑤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严重脱离了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保教任务。
(2)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①改变家长的观念。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加强对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以及处罚力度。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小学化”的倾向。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3)园长您好,至于您说的“园所里的孩子能力都特别强,不仅认识拼音、会写拼音,还会20以内的加减法”,我认为这不该成为我们幼儿园宣传的方向。幼儿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才是幼儿园对幼儿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学前阶段让幼儿学小学才学的知识,我们不能用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能力的高低,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扭转这种观念,充分认识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0题:

幼儿离园时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孩子认识对方的情况下陌生人可以接走孩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