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美术(统考)

请简述美术教案设计的原则。

题目

请简述美术教案设计的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教案设计的要求。


答案:
解析:
( 1)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及实施要点。
(1)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里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2)低控制原则实施的要点: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教育气氛尽量轻松愉快;注意作品的评价方式。

第3题:

请简述你是从哪方面欣赏美术作品的?


正确答案:1、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概括为外在的物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内容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渗透,融会合一的,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需从两个方面触发进行欣赏。 2、美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而内容与主题是作者主观性与题材本身契合所发生的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所以在欣赏作品时要从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触发进行欣赏。 3、美术作品的形式由内在的结构与外在形式两个方面。所以欣赏作品时还需从形体或形态协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方面进行分析。即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旋律、反复与连续、统觉与错觉。

第4题:

请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②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③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④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第5题:

请简述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第6题:

简述美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答案:
解析:
教师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关注学生主体性需要、重视合作学习中的冲突、加强多边对话交流,力求“人人积极参与、共同互助提高”。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合作学习不是在简单意义上把学生分成小组工作,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彼此合作、彼此互敬,共同达到一种更高的学习水平的过程。在分组过程中以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尽量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方便进行思想沟通、增益合作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第7题:

简述美术教育的原则。
(1)低控制原则: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语言亲切,以鼓励为主,轻松愉快。
(2)因材施教原则:课程内容有弹性和有生活气息,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的展开联想。
(3)创造性原则:没有给儿童太多的限制,气氛轻松自由,鼓励每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
(4)兴趣性原则:根据儿童回答中蕴涵的美育要求,提出下一个问题,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进入下一步的思考。
(5)实践性原则:将儿童的想象、经验和创造、表现相结合,手脑并用,不仅唤起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用作品表现出来。
(6)发展性原则:教师让儿童作画时没有提出技术上的要求,而提出了情感方面的要求,注重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很好的处理了儿童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第8题:

简述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1)设计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4)设计教学评价。

第9题:

简述美术课的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一般原理。
1、审美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精讲善练原则。
4、眼、脑、手协调并用的原则。
5、创造性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10题:

请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总目标。


正确答案: 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