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语文(统考)

教师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描写中国节日的诗句,然后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题目

教师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描写中国节日的诗句,然后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A、③④②①
  • B、③②④①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项诗中的“桃符”即指春联,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即现在的春节。②项诗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③项描写吃粽子,即端午节。④项中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正确顺序为春节、寒食节、端午节、重阳节。故选B。

第2题:

《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这是( )。

A.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B.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C.我国社会主义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D.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教师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答案:A
解析: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题干所述内容是教学相长,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之一。

第3题:

下列诗句都是描写节日的名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正确答案:D

第4题:

教师在讲授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了旷远苍茫的边塞风光,并让学生从学习过的诗词中找出同样描写了边塞风光的诗句。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王之涣《凉州词》
  • B、王之涣《登鹳雀楼》
  • C、王翰《凉州词》
  • D、王昌龄《出塞》

正确答案:B

第5题:

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名家美术作品图片,此做法的意图是()。

  • A、增强学生语言评述能力
  • B、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
  • C、激发学生对收藏的热爱
  • D、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教学后,两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评价。

教师甲要求学生完成五道选择题和“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论述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与评分。

教师乙要求学生课后分组收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票等。然后,教师组织成果汇报会,并使用相关活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教师分别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 ?(2 分)有人认为,教师乙采用的方法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

(2) 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请写出三条原则)(8分)


答案:
解析: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要注意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学业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比较常见的有: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反馈性评价;按不同的认知维度,可分为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第7题:

学完《古诗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
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古诗意象。

A项:“芙蕖”指的是荷花,排除。

B项:“菡萏”指的是荷花,排除。

C项:“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不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它是“花中第一流”。本项赞美的是桂花,而非荷花,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D项:“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花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本项也是描写荷花的诗句,排除。

第8题:

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


参考答案:元宵节

第9题:

教师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提到这首词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


正确答案:元宵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