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喷林饱和器硫铵生产的工艺原理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喷林饱和器硫铵生产的工艺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酸洗:由鼓风机来煤气经预热至60~70℃后进入饱和器前室,分成两股沿着饱和器水平方向进入环型室作环形流动,用循环母液喷洒,吸收煤气中的氨,两股煤气汇成一股进入饱和器的后室,用来自小母液泵的母液进行二次喷洒,以进一步除去煤气中的氨;
②结晶分离段:饱和器由降液管把上下段连通,喷洒吸收氨后的母液从降液管流到结晶室底部,母液在结晶室结晶,大颗粒结晶将沉存于结晶室底部,通过结晶泵把沉存于结晶室底部浆液抽送结晶槽初步分离,然后通过离心机和流化床进一步分离干燥得出合格的硫铵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喷淋酸洗塔法生产硫铵工艺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回收采用两段空喷酸洗塔,在增大耗电量的同时,提高了氨的回收率
B.酸洗塔硫铵母液为饱和溶液,但必须注意温度和浓度控制
C.采用单独真空蒸发结晶装置,获得大颗粒硫铵结晶
D.工艺流程短,设备少,且材质高,投资小

答案:C
解析:

第2题:

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正确答案:饱和器、煤气预热器、除酸器、满流槽、结晶槽、离心机、螺旋输送给料机、干燥机、硫铵贮斗、蒸汽加热炉、热风机、冷风机、母液贮槽、酸高置槽、大母液循环泵、小母液泵、结晶泵。

第3题:

半直接法制取硫铵是指( )。

A.将煤气初冷至25~35℃,经捕集焦油雾后,送入饱和器回收氨,同时将剩余氨水中蒸出的氨也用于制取硫铵
B.将煤气初冷至25~35℃,用硫酸在饱和器或喷洒式酸洗塔内吸收煤气中的氨,用适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与焦炉煤气接触回收煤气中氨
C.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采用混合氨水流程,硫酸吸收氨,生产硫铵
D.在初冷器中把煤气中含氨量降为4~8g/m^3,经捕集焦油雾,生产浓氨水或氨分解,磷铵吸收氨,生产无水氨

答案:A
解析:

第4题:

硫铵生产是什么反应过程?


正确答案: 硫铵是生产是化学反应过程。

第5题: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中,硫铵溶液由硫铵萃取塔()加入。

  • A、顶部
  • B、中部
  • C、下部
  • D、底部

正确答案:A

第6题:

什么叫喷硫?理论上讲是什么原因?工艺引起喷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 喷硫:普通硫黄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时则呈过饱和状态,过量的硫黄会析出胶料表面形成结晶,这种现象叫做喷硫。
产生的原因:当在混炼操作中加入硫黄时,因混炼温度过高或混炼不均匀,硫黄在胶料中或局部胶料中会有较多的溶解。在混炼胶停放时,由于胶料中或局部胶料中的硫黄溶解量超过其在室温下的饱和溶解极限或过饱和溶解极限,就会从胶料中结晶析出,造成喷硫现象。此外,由于硫黄配合量不当或严重欠硫,也会造成制品喷硫。
解决办法:为防止未硫化胶喷硫,硫黄宜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混入,在胶料中配用再生胶;加硫黄之前先加入某些软化剂,使用槽法炭黑;硫黄和硒并用等均能减少喷硫现象,而采用不溶性硫黄是消除喷硫的最可靠方法。

第7题:

离心机分离硫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浆料连续不断由加料管进入离心机通过布料斗均匀地分布在转鼓筛网上,液体经筛网缝隙和转鼓上小孔流到转鼓处进入结晶槽,而结晶则在筛网上形成滤饼,因推料盘不断反复运动,滤饼不断向外推移,最后出到下料口完成分离。

第8题:

以下关于喷淋式饱和器的叙述不正确的为( )。

A.喷淋式饱和器晶比一般控制在25%~40%,比鼓泡型饱和器小,利于结晶长大
B.喷淋式饱和器母液酸度保持在2%~4%,比鼓泡型饱和器母液酸度低,有利于晶体长大
C.喷淋式饱和器煤气阻力小,一般为1000~2000Pa,而鼓泡型饱和器煤气阻力一般为7000Pa左右,因此喷淋式饱和器生产硫铵工艺煤气系统阻力小,煤气鼓风机电力消耗大幅度提高
D.喷淋式饱和器集吸收、结晶、除酸为一体,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虽然吸收与结晶分开,但由于仍在同一饱和器内进行,操作条件仍不能分别控制

答案:C
解析:

第9题: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中,硫铵汽提塔的气相管与()及冷凝液汽提塔相连。

  • A、己内酰胺苯萃取塔
  • B、硫铵萃取塔
  • C、水萃取塔
  • D、苯汽提塔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用于生产硫铵的主要设备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于生产硫铵的主要设备是饱和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