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多选题完整的锅炉化学清洗包括步骤有()。A水冲洗;B碱洗;C酸洗;D漂洗和钝化。

题目
多选题
完整的锅炉化学清洗包括步骤有()。
A

水冲洗;

B

碱洗;

C

酸洗;

D

漂洗和钝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锅炉化学清洗规则》不适用于电站锅炉的化学清洗。(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试述锅炉采用EDTA化学清洗的步骤和各步骤的目的。
(1)水冲洗。用除盐水冲洗除去可被冲洗掉的脏污物。
(2)碱洗。清除系统内的油垢、含硅杂质和疏松的锈蚀产物,以提高后续的EDTA化学清洗效果。
(3)EDTA清洗和钝化。彻底清洗污垢后镀膜保护,循环清洗至清洗系统的总铁离子、EDTA浓度和pH值达到平衡后,清洗结束。在EDTA清洗结束前,也可采用充氧钝化工艺,加强钝化效果。
(4)清洗后的备用保护和系统恢复。防清洗后二次腐蚀、结垢,恢复系统至正常状态,为冲管或启动做好准备。

第3题:

锅炉化学清洗步骤必须由以下程序构成:()和钝化。

A、水冲洗

B、碱液清洗

C、酸洗

D、漂洗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简述用协调EDAT法化学清洗锅炉步骤及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 清洗步骤:
(1)按EDTA%:NaOH%=3.5∶1的比例,将NaOH溶入除盐水中。
(2)准确按计量加入EDTA与上述NaOH溶液中。
(3)按0.3%的(CH2)6N4和0.1%的MBT缓蚀剂,加入上述EDTA溶液中,用NaOH或H2SO4调pH值4.7~4.8范围内。
(4)将配好的溶液用泵打入贮药箱内。
(5)启动循环泵向系统内注入清洗液,待汽包达到中间水位停止上药。
(6)锅炉点火升温,速度3~5℃/min,当温度达到130℃时,适当减少油枪,控制汽包水位。
(7)当温度达到135℃时,按规定项目和时间,进行记录和测定。
(8)用循环泵进行系统地正反循环至铁平衡后,降温至70~80℃,将清洗液排至贮药箱,通O2调pH值8.8~9.0,并补加EDTA。
(9)向系统内上清洗液,温度升至80℃,除铜钝化1.5h,停止循环,将清洗液放至贮药箱,待处理回收。
控制标准:清洗液:pH4.7~4.8EDTA浓度8%,(CH2)6N4浓度0.3%,MBT浓度0.1%,通O2调pH8.8~8.9EDTA浓度2.5~3.0%温度:清洗阶段135±5℃,除铜阶段80℃;清洗过程中测定:Fe2+、Fe、Cu,记录汽包及水冷壁管温度、压力、水位等。

第5题:

锅炉化学清洗的一般步骤是:水冲洗、碱洗或碱煮、()、()和钝化。


正确答案:酸洗 漂洗

第6题:

锅炉水垢的清除方法有()除垢、()除垢和()。化学清洗主要包括()与()。


本题答案:机械;人工;化学清洗;碱洗;酸洗

第7题:

制定《锅炉化学清洗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锅炉化学清洗的行政管理。

A

B



第8题:

完整的锅炉化学清洗包括步骤有()。

A.水冲洗;

B.碱洗;

C.酸洗;

D.漂洗和钝化。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简述盐酸法化学清洗锅炉的步骤及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 (1)水冲洗
(2)碱洗:0.2—0.5%Na3PO4+0.1—0.2%Na2HPO4+0.05%表面活性剂,85℃以上,流速0.3m/s以上,8—24小时。
(3)酸洗:用HCL作清洗剂时,5%—l0%HCL,0.2—0.4%缓蚀剂50—55℃,清洗6—8小时。
(4)漂洗:0.1%—0.2%柠檬酸,PH3.5—4.0,温度80℃以上,循环2—3小时后用氨水调PH值至9.0—9.5。
(5)钝化:联氨钝化法:N2H4300—500mg/L,PH9.5—10,温度90—95℃,24—30小时。

第10题:

简述盐酸化学清洗锅炉的步骤?


正确答案: (1)水冲洗;
(2)碱洗:(0.2%~0.5%)磷酸钠+(0.1%~0.2%)磷酸氢二钠+0.05%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来进行。温度80~90℃,时间8~24h,于液水冲洗;
(3)酸洗:在碱洗水冲洗合格后进行酸洗,一般配5%盐酸+(0.2%~0.4%)缓蚀剂,温度50~55℃,时间6~8h;
(4)漂洗:酸洗结束后,用除盐水冲洗后,再用0.1%~0.2%的稀柠檬酸漂洗,调pH3.5~4.0,温度60~70℃,循环至溶液中,铁离子达到平衡;
(5)钝化:漂洗后,直接在漂洗液中加盐酸调pH5.0左右(或氨水调pH9~10),然后加入(0.5%~1.0%)亚硝酸并维持浓度。温度50±5℃,循环4~6h,立即排出。
15(Lb3F3015).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很多,通常内在因素有材料本身的强度、塑性、组织结构、纤维方向和材料内部缺陷等。外界因素主要为零件的工作条件、表面光洁度等。金属材料本身的强度和塑性好,其抗疲劳断裂的能力就大,但材料内部存在夹杂,表面光洁度低,有刀痕或磨裂等,都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而使疲劳极限下降;此外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的金属制品,由于表面易腐蚀,其腐蚀产物嵌入金属内也会造成应力集中,而使疲劳极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