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抗震规范》采用的两阶段计算方法中,第一阶段采用()作用下的结构设计。A 小震B 中震C 大震D 强震

题目
单选题
《抗震规范》采用的两阶段计算方法中,第一阶段采用()作用下的结构设计。
A

小震

B

中震

C

大震

D

强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不同墙体进行抗震承载力受剪验算时,需采用不同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试问,下列哪一种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不符合规范要求?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作答。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10.1.5条表10.1.5知:(A)正确 (B)错误, 应为1.0

(C)正确 (D)正确

第2题:

干草自然干燥采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法,第二阶段采用“()法”。


正确答案:簿层平铺暴晒法;小堆或小垄晒制法

第3题: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参考答案: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适用条件:(1)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2)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第4题: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与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 A、5
  • B、6
  • C、7
  • D、8

正确答案:C

第5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
  • B、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C、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 D、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正确答案:C

第6题:

《抗震规范》规定的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包括()。


正确答案:底部剪切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第7题:

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其中第一阶段()

  • A、是根据小震(众值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
  • B、是根据中等地震(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
  • C、是根据大震(罕遇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
  • D、可不必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要考虑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为了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采用二阶段方法,即()。

A.第一阶段为承载力和适用状态下的变形验算

B.第一阶段为承载力和极限状态下的变形验算

C.第二阶段为弹塑性变形验算

D.第二阶段为脆性变形验算


答案:AC

第9题:

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

  • 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 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 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
  • 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是指()。

  • A、设防目标的三水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B、为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弹性变形及弹塑性变形
  • C、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应以抗震措施来加以保证
  • D、为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应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