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脱碳工序当脱碳液的总碱度为27~30%时,其吸收能力为()标准m3/m3脱碳液。A 30~40B 23~25C 20~23D 40~45

题目
单选题
脱碳工序当脱碳液的总碱度为27~30%时,其吸收能力为()标准m3/m3脱碳液。
A

30~40

B

23~25

C

20~23

D

40~4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脱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脱碳层深度即为脱碳层的深度
  • B、全脱碳层深度要大于总脱碳层深度
  • C、脱碳是钢加热时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现象
  • D、脱碳层包括表面氧化部分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脱碳工序半贫液/贫液(质量比)为()。

  • A、3:1
  • B、1:1
  • C、1:3
  • D、2:1

正确答案:A

第3题:

脱碳系统接气时跑液的原因是什么?进行了什么改造?如何操作?开车时脱碳顺利接气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正确答案: 原因:由于低闪槽压力在开车初期,闪蒸气量很小,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进入富液泵泵壳中心时由于该处压力为真空,二氧化碳瞬间闪蒸出来,造成汽蚀现象,富液泵不打量会造成低闪槽液位上涨,随雾沫夹带带入二氧化碳管道,造成跑液。
改造:
1、P412出口加去V415回流管;
2、在低闪槽出口二氧化碳管上去尿素蝶阀前配Φ219管道去脱碳汽提塔二层填料段人孔上。
操作:
1、泵打量不好,打开回流管,及时消除泵壳内汽泡;
2、接气时将二氧化碳出口阀关死,专人保压,当压力上涨时,及时打开放空阀,以现场压力表为准,保压0.045-0.06MPa,待系统平稳时打开去尿素二氧化碳阀;
3、以上条件效果不明显时可采用倒泵的形式消除汽蚀。
开车细节:
1、联系调度二氧化碳保好压,稳定好PV452压力;
2、现场专人保压、保液位,及时与控制室联系;
3、FV450加减循环量要缓慢,不能引起液位大幅度波动;
4、根据接气气量大小决定是否开P411C接气。

第4题:

矿石用来氧化钢液中的P、Mn、Si等元素,稳定渣中的磷化物,但用矿石的脱碳速度小于用氧气的脱碳速度。()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钢液脱磷和脱碳存在的关系?


正确答案: 脱磷和脱碳都是氧化反应,它们之间有共性,都需要氧。它们对氧的需要方面又有矛盾,在强制氧化钢液时可满足二者的要求。加铁矿石氧化钢液时,氧通过炉渣向钢液溶解。
在钢、渣界面产生脱磷反应,C-O反应在熔池进行,产生的CO气泡沫使钢液沸腾并增大钢、渣界面积,加快了脱磷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熔池脱碳速度,能显著地提高脱磷反应速度。

第6题:

脱碳吸收溶液中,半贫液决定脱碳(),贫液决定脱碳系统()。


正确答案:吸收能力;出口CO2残余量

第7题:

脱碳有全脱碳层和过渡层之分,在计算脱碳深度时,都应包括在内。()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脱碳系统碱液的分析项目有什么,合格的标准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有贫液、半贫液、富液、净化气、溶液的组分、泡高和消泡时间。贫液要求再生度<0.25半贫液<0.45。净化气指标出口气体中的CO2<0.1%。溶液的组分中K+在20-30%之间。总V5+要在0.7-1.0%之间。FE3+<100PPM。泡高<6MM消泡时间<10S。DEA3-4%

第9题:

转炉脱碳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由于()。

  • A、铁水碳含量由高变低、脱碳速度由高变低
  • B、炉内温度由高变低,脱碳速度由高到低
  • C、铁水碳含量由高变低,脱碳速度不变
  • D、炉内温度和碳含量变化,其脱碳速度为低高低

正确答案:D

第10题:

钢水温度、脱碳量、脱碳速度和炉渣碱度及流动性是氧化期直接影响钢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