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肉的嫩度、保水性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题目
问答题
肉的嫩度、保水性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宰前因素:物种、品种及性别;年龄;肌肉部位
2、宰后因素:温度;成熟;烹调加热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缔组织对肉的嫩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肉中结缔组织的含量越高,肉质越硬嫩度越差。老龄、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其结缔组织含量高;同一动物不同部位也不同,前躯由于支持沉重的头部而结缔组织较后躯发达,下躯较上躯发达。肉质的软硬不仅决定于结缔组织的含量,还与结缔组织的性质有关。老龄家畜的胶原蛋白分子交联程度高,肉质硬。此外,弹性纤维含量高,肉质就硬。

第2题:

肉的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pH高于肌肉蛋白等电点时嫩度(),肉熟化后嫩度()。


正确答案:增加,增加

第3题:

肌肉蛋白的()具有影响鲜肉味道、嫩度和颜色的重要功能。

A、水合性

B、水溶性

C、吸水性

D、保水性


本题答案:D

第4题:

肉保持肉中水分的理化基础是什么?请在分析影响肉保水性因素的基础上论述提高肉保水能力的措施。


正确答案: (1)肉保持肉中水分的理化基础肉中含有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加工过程中保持的水分主要是不易流动水,决定于决定于蛋白质的结构和所带电荷。
(2)影响肉保水性因素:pH。肌肉PH接近等电点时(pH5.0~5.4),肌肉的系水力最低。
宰后效应。刚宰后的肌肉,系水力很高,僵直后迅速下降,随着成熟,肉的系水力会徐徐回升。加热 。肉加热时系水力明显降低,加热程度越高,系水力下降越明显。无机盐。对肌肉系水力影响较大的有食盐和磷酸盐等。当PH>PI(等电点)时,食盐可以提高系水力;当PH<PI时,食盐起降低系水力。磷酸盐在肉品加工中使用的多为多聚磷酸盐。动物因素、畜禽种类、年龄、性别、饲养条件、肌肉部位及屠宰前后处理等,对肉保水性都有影响。  
(3)提高肉的保水性的措施:改变肉的pH:加酸;加碱(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腌制;加淀粉;加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

第5题:

肉的嫩度、保水性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宰前因素:物种、品种及性别;年龄;肌肉部位
2、宰后因素:温度;成熟;烹调加热

第6题:

肉的主要特征是嫩度改善、保水性升高和风味增加(或改善),该肉为()

  • A、DFD;
  • B、PSE;
  • C、异常肉;
  • D、成熟肉。

正确答案:D

第7题:

论述影响肉的保水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蛋白质:肉中少量的蛋白质结合的束缚水碓保水性影响不大,参与肉保水性变化的主要是游离水。2、pH:当pH在5.0左右时,保水性最低,保水性最低时的pH几乎与肌动球蛋白的等电点一致,如果稍稍改变pH就可引起保水性的很大变化。在实际肉制品加工中常用加磷酸盐的方法来调节pH至5.8以上,以保持肉的保水性。3、金属离子:金属元素在肉中以结合或游离状态存在,它们在肉成熟期间会发生变化,这些多价金属在肉中浓度虽低,但对肉保水性的影响很大。4、动物因素:畜禽种类、年龄、性别、饲养条件、肌肉部位及宰杀前后的处理等,对肉保水性都有影响。5、宰杀后肉的变化:刚宰杀的肉保水性很高,
第23/26页
但几十小时甚至几小时后就显著降低,然后随时间的推移又缓缓地增加。6、添加剂:a.食盐:一定浓度的食盐具有增加肉保水能力的作用。b.磷酸盐:磷酸盐能结合肌肉蛋白质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使蛋白质的羰基被解离出来,由于羰基间负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使蛋白质结构松弛,提高了肉的保水性。

第8题:

加热对肉的嫩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加热对肌肉嫩度有双重效应,它既可以使肉变嫩,又可使其变硬,这取决于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加热可引起肌肉蛋白质的变性,从而发生凝固、凝集和短缩现象。当温度在65~75℃时,肌肉纤维的长度会收缩25%~30%,从而使肉的嫩度降低。当超过此温度长时间加热,肌肉中的结缔组织会逐渐转变为明胶,同时肌纤维强度下降,从而使肉的嫩度得到改善。

第9题:

肉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颜色、风味、保水性、嫩度和()

  • A、可食性
  • B、pH值
  • C、保质期
  • D、弹性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什么是肉的保水性?加工过程中如何提高肉的保水性?


正确答案: 肉的保水性是指当肌肉受外力作用时,加工或贮藏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
提高肉的保水性的措施:改变肉的pH:加酸;加碱(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腌制;加淀粉;加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