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防治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空洞的措施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防治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空洞的措施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强度不够,均质性差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的措施:
①、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②、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第2题: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时间短、局部漏振;
(2)模板漏浆。
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
(2)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
(4)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

第3题:

混凝土的缺陷主要有蜂窝、麻面、空洞和露筋。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加气混凝土板条隔墙表面不平整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加气混凝土条板在装、缺、存放时,应采用专用吊具或套胶管的钢丝绳轻吊轻放;条板应认真选择、条板切应平整垂直,有掉角的应修补;安装前应在顶棚或墙上弹线,并在地面上放弹出隔墙位置线,并以一面线为准。

第5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蜂窝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⑦、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的措施:
①、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②、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第6题:

区别下列问题: (1)混凝土的化学性缺陷和物理性缺陷。 (2)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后期体积膨胀(如碱-骨料反应产生的)裂缝。 (3)混凝土梁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 (4)混凝土受腐蚀和钢筋受腐蚀及其防腐蚀方法。 (5)混凝土缺陷中的麻面、蜂窝和空洞。


正确答案: (1)混凝土的化学性缺陷指的是,混凝土的构成材料水泥、水、外加剂、骨料和钢筋因为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缺陷,如水泥过期和受潮、碱-骨料反应、水化热开裂及受腐蚀等;混凝土的物理性缺陷指的是,主要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造成的混凝土的缺陷以及由于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混凝土的缺陷。
(2)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性碱(K+、Na+)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如SiO2)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逐渐发生反应,生成含碱的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
(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主要有以下形式:
A.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
B.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
C.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构建扰度很大,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设计少筋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截面主要破坏形态:
A.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且箍筋配置较少、间距太大时,斜裂缝一旦出现,该裂缝往往成为临界斜裂缝,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将梁沿斜截面劈裂成两部分而导致梁的破坏。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小,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B.剪压破坏:当剪跨比适中或箍筋量适量、箍筋间距不太大时,发生得破坏称为剪压破坏。剪压破坏有一定预兆。
C.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发生在剪跨比很小或腹板宽度很窄的T形梁或I形梁上。发生这种破坏时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箍筋不会屈服,属于脆性破坏。
(4)当混凝土长期处于有腐蚀介质(液体或气体)环境中时,水泥石中的水化物逐渐与腐蚀性介质作用,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遭到破坏。混凝土受腐蚀介质的影响,大体有两类:溶出性腐蚀和离子交换腐蚀(也称分解性腐蚀)。
防止混凝土受腐蚀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A.提高混凝土或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使侵蚀性介质不能渗入混凝土内部,可以减轻或延缓腐蚀作用。这只是在侵蚀介质的侵蚀性不太强的时候才可使用。
B.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涂以防水砂浆、沥青、合成树脂等保护层,使混凝土与腐蚀介质隔离。
C.选用恰当的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耐酸水泥等;或者在水泥中掺加活性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火山灰、水淬矿渣等。
钢筋受腐蚀就是钢在常温环境介质作用下,很容易恢复到本来较稳定的铁的氧化物状态,这就是刚的受腐蚀,也称铁锈。
预防钢筋受腐蚀的措施可以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A.从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过快碳化考虑:混凝土必须密实、水灰比宜较小,水泥用量宜较多;对在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料的掺入量应有限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相应结构的设计规范或规程的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外形宜简单,凹凸棱角愈少愈好
B.从提高钝化膜抗氯离子渗透性出发考虑,可使用预防盐污染混凝土引起钢筋腐蚀的阻绣剂。
C.注意形成防冻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第7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麻面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①、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②、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第8题:

混凝土出现蜂窝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这种现象就是混凝土的蜂窝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搅拌均匀,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一次下料太多,未及时振捣又能下料、漏振。未分段分层浇,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第9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孔洞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②、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②、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第10题: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防治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
  • B、浇筑混凝土前可以不必湿润模板
  • C、模板应均匀涂刷隔离剂
  • D、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布料,分层振捣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