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试简单讨论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控制方法。

题目
问答题
试简单讨论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控制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曝气池中曝气量过大不会导致()

  • A、活性污泥上浮
  • B、活性污泥解体
  • C、活性污泥膨胀
  • D、异常发泡

正确答案:C

第2题:

何谓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由于丝状菌的存在,引起活性污泥体积膨胀和不易沉降的现象为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
控制的措施为:(1)减少进水量,降低BOD负荷。根据负荷低时不易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规律而确定。(2)增加DO浓度。在低溶解氧的情况下丝状菌与胶团细菌相比更容易摄取氧,因此提高溶解氧的浓度可以促进菌胶团的繁殖。(3)采用推流式瀑气池。根据生物选择原理,推流式瀑气池菌胶团容易储存基质,故与丝状菌相比,菌胶团可以获得更大的增值量;(4)投加杀菌剂杀菌或抑菌,丝状菌的丝状部分由于直接与药物接触,比菌胶团细菌受到的影响更大,死亡的比例也大。(5)投加混凝剂,促进污泥絮凝。

第3题:

活性污泥发生膨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活性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曝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想象,其主要特征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污泥沉降比增大,有时甚至达到90%以上,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高,导致污泥大量流失;污泥容积指数常增高,污泥指数达300~~500以上。

第4题:

试述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根本区别,分别讨论在这两类方法的设计过程中,污泥龄或污泥负荷为主要控制参数哪个更为合理?


正确答案: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1)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勿需象活性污泥那样承受强烈的搅拌冲击,宜于生长增殖,生物膜固着在滤料或填料上,其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较长,因此在生物膜上能够生长世代时间较长、比增殖速度很小的微生物。在生物膜上还可能大量出现丝状菌,而且没有污泥膨胀之虞;
2)在生物膜上形成的食物链要长于活性污泥上的食物链,因此,在生物膜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污泥量也少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一般说来,生物膜处理法产生的污泥量较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少1/4左右;
3)生物膜处理法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
4)生物膜处理法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不宜于处理低浓度废水;
5)生物膜处理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处理法中的各种工艺都是比较易于维护的管理的,而且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工艺,都还是节能源的,动力费用较低。去除单位重量BOD的耗电量较少。
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设计过程中,应选污泥负荷作为主要控制参数较为合理。

第5题:

活性污泥工艺控制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主要项目有、PH、水温、MLSS、SVI、SV30、FM、DO、SRT、营养物质、原水成分,回流比。

第6题:

瀑气池中瀑气量过大不会导致()

  • A、活性污泥上浮;
  • B、活性污泥解体;
  • C、活性污泥膨胀;
  • D、异常发泡。

正确答案:C

第7题:

简述活性污泥工艺控制污泥膨胀操作。


正确答案: (1)降低BOD-SS负荷--这是根据负荷低时不易引起膨胀的规律而确定的。具体做法是将BOD-SS负荷保持在0.3kgBOD/KLSS﹒d左右,在工厂休假日进行空载曝气。要达到SVI降低需要数日,为降低负荷还必须减少废水排入量。
(2)增加溶解氧--在低溶解氧时,丝状微生物与已形成絮体的微生物相比,容易摄取氧,因此,增加溶解氧将能够促进已形成絮体的微生物的繁殖。
(3)采用近似于推流式运行--这是根据间隔或分批式处理时不易引起膨胀的现象确定的方式。采用时,形成絮体的微生物容易储存基质,故与丝状微生物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增殖量。
(4)杀菌或抑菌--具体做法是曝气池中加入氯化物,在回流污泥中加过氧化氢,或者在曝气池中加酸,使pH调到;保持数小时等。丝状细菌的丝状部分由于直接与药物接触,比絮体形成菌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死亡的比例也大
(5)添加凝聚剂等--若添加铁或铝盐、黏土、消石灰、高分子凝聚剂等物质,使污泥产生凝聚,在一段时间里将有明显效果,但反复添加则效果降低。
(6)观察微生物相--要经常用显微镜观察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尽早发现有无异常,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加以防止。例如若发现丝状菌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时,就要尽快采取措施,防止污泥膨胀发生。

第8题:

简单控制回路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主要方法有()、()、()。


正确答案: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经验凑试法

第9题: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有哪几种?试就传统活性污泥法特点,简述其他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基础。


正确答案: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有:
(1)普通活性污泥法(2)渐减曝气法
(3)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5)完全混合性污泥法
(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7)氧化沟。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与生物污泥同时从首端进,尾端出;微生物的增长在增长曲线上,呈现出一个线段;
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的优点。但它的不足是,
(1)耐冲击负荷差
(2)供氧与需氧不平衡。

第10题:

试讨论控制过剩空气系数的意义。


正确答案:过剩空气系数过小,入炉空气量小,燃烧不完全,浪费燃料,炉内温度低,传热不好;过剩空气系数过大,入炉空气量大,炉膛温度下降,影响传热,烟气量大,烟气带走的热量多,热效率下降,炉管容易氧化剥皮等。由此可见,要控制好过剩空气系数,应做到在完全燃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过剩空气系数,对于圆筒炉自然通风时,适宜的过剩空气系数是:烧油时1.2—1.3,烧气时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