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紫外诱变、5-溴尿嘧啶诱变的原理?

题目
问答题
紫外诱变、5-溴尿嘧啶诱变的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要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性质和诱变原理是什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较公认的最有效和应用最多得是烷化剂与叠氮化物两大类。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材料,选用合适的化学诱变处理方法,如浸泡法、滴液法、注射涂抹法、施入或共培法、熏蒸法等等;
(2)不同作物以及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对化学诱变剂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处理的剂量也应有所不同;
(3)持续处理的时间必须使受处理组织hi完成水合作用以及能被诱变剂所浸透;
(4)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和突变频率之间成正相关,适当提高处理温度有良好的效果。

第2题: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快中子;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正确答案:亚硝酸;NTG

第3题:

引起DNA突变的化学诱变剂中,5-溴尿嘧啶(5-BU)的结构与哪一种碱基类似?

A.腺嘌呤A
B.胞嘧啶C
C.尿嘧啶U
D.胸腺胞嘧啶T

答案:D
解析:

第4题:

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 A、青霉素
  • B、紫外线
  • C、丫啶类染料
  • D、转座子

正确答案:C

第5题:

说明5-溴尿嘧啶为什么既能引起微生物发生突变又能引起微生物发生回复突变。它对哪些状态的微生物起诱变作用或不起诱变作用?


正确答案: 5-BU是T的代谢类似物。当把微生物培养在含5-BU培养液中时,细胞中一部分新合成的DNA的T被5-BU所取代。5-BU以酮式存在时可与A配对。而以烯醇式存在时可与G配对。使碱基对由原来AT→GC对。5-BU的掺入也可使G=C回复到A=T。5-BU只对正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的微生物才起作用。而对休止细胞、游离噬菌体粒子或离体DNA分子都不起作用。

第6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不改变酵母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手段提高啤酒酵母的产孢能力()。

  • A、紫外诱变
  • B、亚硝基诱变
  • C、钴60放射诱变
  • D、改变培养基组成

正确答案:D

第7题:

紫外诱变、5-溴尿嘧啶诱变的原理?


正确答案: 紫外线诱变机理是它会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交联是由二聚体引起的,二聚体可以在同一条链相邻的碱基之间产生,也可以是在二条链的碱基之间形成。它会引起DNA复制错误,正常的碱基无法配对,造成错义或缺失。嘧啶比嘌呤对紫外线敏感得多。嘧啶的光化产物主要是二聚体和水化物,已经了解得较清楚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
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U)它和T很相似,仅在第5个碳原子上由溴(Br)取代了T的甲基。5-BU有两种异构体,一种是酮式,另一种是烯醇式,它们可分别与A及G配对结合,这样在DNA复制中一旦掺入5BU就会引起碱基的转换而产生突变。5-BU一般以酮式状态存在于DNA中,因而与A配对。5-BU很容易进行酮式与烯醇式结构的互变异构,当DNA复制时,烯醇式5-BU不与A而与G配对,从而造成A:T®G://C的转换。

第8题:

紫外线()波段最具有诱变效果,因为该波段是()的吸收波长。


正确答案:260nm或250~290nm;DNA或核酸

第9题:

试述紫外线的诱变机制、光复活作用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紫外线的诱变机制:使同链DNA相邻嘧啶间形成嘧啶二聚体,引起DNA双链扭曲变形,阻碍碱基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或死亡。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置可见光之下,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光复活作用机制:在暗处,光激活酶与胸腺嘧啶二聚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可见光下,此酶利用可见光提供能量,将二聚体拆开,酶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

第10题:

在诱变处理后,能使DNA链中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的诱变剂为()

  • A、紫外线
  • B、亚硝酸
  • C、烷化剂
  • D、激光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