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液膜分离技术是1965年由美国埃克森(Exssen)研究和工程公司的()博士提出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A 黎念之B DaarC ErkeyD Laintz

题目
单选题
液膜分离技术是1965年由美国埃克森(Exssen)研究和工程公司的()博士提出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A

黎念之

B

Daar

C

Erkey

D

Laintz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膜分离技术有哪些


正确答案: 微滤、超滤、反渗透和纳滤、电渗析、无机膜

第2题:

EDI设备(即电去离子设备)是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树脂除盐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膜分离技术。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液膜萃取技术是将膜分离与液-液萃取技术的结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试述液膜分离技术和普通溶剂萃取技术各自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相同点:前者通过液膜将物质分开,后者通过两相萃取将物质分开。
不同点:
(1)萃取机理不同,前者通过液膜将物质分开,具有生物选择性,后者是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将物质分开,不具有生物选择性。
(2)两相组成(形成)不同,前者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组成,
后者由水相和不相溶的有机相组成。
(3)溶质与溶剂分离方法不同。前者常通过澄清分离器将废外相除去,在经过破乳获得产品,不存在对热不稳定的问题,后者通过蒸馏法,存在对热不稳定的问题。
(4)前者是萃取和反萃取同时进行,是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后者仅仅是萃取不存在反萃取,仅仅是分离不存在浓缩。

第5题: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1)微滤: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2)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第6题:

透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通常利用透析技术进行()

  • A、脱脂
  • B、脱盐
  • C、除菌
  • D、除热源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述膜分离的技术特点


正确答案: 易于操作。常温下可连续使用,可直接放大,易于自动化。
成本低,寿命长。有些膜产品寿命可达10年以上,维护方便,能耗少。
高效。
常温下操作无相态变化,分离精度高,没有二次污染。
模材质的价格比较高。
操作过程中膜面容易被污染,导致膜性能降低。
膜的耐药性,耐热性,耐溶剂性能有限。

第8题:

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类型。


正确答案: 膜分离技术即利用滤膜孔径的大小,使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从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按分离粒子或分子大小分类: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

第9题: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处理效率高,设备易于放大;
可在室温或低温下操作,适宜于热敏感物质分离;
化学与机械强度最小,减少失活;
无相变,省能;
选择性好,可在分离、浓缩的同时达到部分纯化的目的;
选择合适膜与操作参数,可得到较高的回收率;
系统可密闭循环,防止外来污染;
不外加化学物,透过液可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第10题:

简述液膜分离技术机理。


正确答案: (1)单纯扩散迁移:料液中各种溶质浓度在膜相中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差异,导致溶质透过膜相的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2)内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在内相(反萃相)添加化学试剂,与溶质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使溶质在内相的浓度接近于零,使膜相两侧始终保持最大浓度差,促进溶质迁移,直到化学试剂反应完全。
(3)膜相载体促进迁移:在膜相中加入可与目标产物发生可逆化学反应的载体(萃取剂),目标产物与载体在膜相的料液一侧发生正向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此中间产物在浓差作用下扩散到膜相的另一侧,释放出目标产物。这样,目标产物通过载体的搬运从料液一侧转入到内相(反萃相),而萃取剂在浓差作用下从膜相的内相一侧扩散到料液相一侧,重复目标产物的跨膜输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