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双膜理论的论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双膜理论的论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组成:气相主体+气膜+相界面+液膜+液相主体
(2)气体的吸收过程:被吸收组分→气相主(无扩散阻力)体→气膜→相界面→液膜→液相主体(气膜阻力(无传质阻力)(液膜阻力)(无扩散阻力)
(3)传质推动力:气膜内传质推动力:PAG-PAi;液膜内传质推动力:CAi-CAL

第2题:

下面对双膜理论主要论点说法正确的是()。

  • A、界面间无传质阻力
  • B、相界面两侧有两层相互接触的流体膜
  • C、两个膜中无传质阻力
  • D、组份以不稳定的分子扩散通过两个膜

正确答案:A,B

第3题:

双膜理论有哪些基本论点?


参考答案基本理论点:
(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又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在膜层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呈湍流状态,膜层的厚度主要随流速而变,流速越大,厚度越小。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
(3)在膜层意外的气体内,由于充分的湍动,溶质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中没有浓度梯度存在,换句话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第4题: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对实际生产具有何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双膜理论:当液体湍流流过固体溶质表面时,固-液间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液体内紧靠两相界面的一层停滞膜内,此膜厚度大于滞流内层厚度,而它提供的分子传质阻力恰等于吸收操作中实际存在的对流传质阻力。
双膜理论在实际中适当描述具有固定相界面的系统及速度不高的两流体间的传质过程。按照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所确定的传质速率关系,至今仍是传质设备设计计算的主要依据。但是,它不适合于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多传质设备,此时停滞膜的设想不能反映传质过程的实际机制。

第5题:

简述双膜理论。


正确答案: (1)A、B是两个不相混合的流动相。
(2)A相内反应物浓度为CA;在相界面上,浓度下降为C*A。A相内边界层的厚度为δ1,扩散系数为D1
(3)相界面上生成物的浓度为C*B;B相内,浓度下降到CB。B相内边界层的厚度为δ2,扩散系数为D2
(4)整个液(气)/液反应过程包括由三个连续的步骤:
1.反应物由A相本体向相界面的扩散
2.界面化学反应
3.生成物由相界面向B相本体的扩散

第6题:

简述四联因素理论的基本论点。


正确答案:(1)致龋细菌;
(2)细菌进行代谢活动和形成牙菌斑的物质基础-糖类;
(3)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生态环境-牙菌斑,牙菌斑使细菌发酵产生的酸在牙面达到一定的浓度(在临界pH以下)和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4)易感牙。

第7题:

简述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


正确答案:吸收过程为透过两层层流膜的分子扩散,通过两层膜的分子扩散阻力,就是吸收过程的总阻力。
(1)存在两层膜,气膜和液膜
(2)气、液相主体无传质阻力,无浓度差
(3)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
(4)两层膜中是分子扩散阻力处层流态

第8题: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中心论点。


正确答案: 1.媒介即信息;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媒介有冷热之分;
中心论点是媒介即信息。

第9题:

简述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


正确答案: ①气液界面两侧存在气膜和液膜,吸收质以分子扩散通过气膜和液膜;
②扩散阻力主要集中于气、液膜;
③界面上吸收质处于平衡状态;Pi=Ci/H;
④吸收的推动力为P-Pi或Ci-C

第10题: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什么是液膜控制?什么是气膜控制?


正确答案:A:在气液两个流体相间存在界面,在界面两侧各有一层稳定的薄膜,即气膜与液膜,这两层稳定的薄膜在任何流体力学条件下均呈滞流状态。
B:界面上不存在传递阻力,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的。
C://传递阻力都集中在气膜和液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