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分类。


正确答案: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工作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机器语言就是计算机指令代码的集合它是最底层一级的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是采用能帮助记忆的英文缩写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操作码和操作地址所形成的计算机语言又叫符号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工作的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机器语言就是计算机指令代码的集合,它是最底层一级的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是采用能帮助记忆的英文缩写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操作码和操作地址所形成的计算机语言,又叫符号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2题:

简述我国导游服务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我国导游服务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它始于20世纪20年代,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旅行社;第二个时期是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这个时期的导游服务是作为外事接待工作的面貌出现的;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即我国导游服务同国际接轨时期。在这个时期,导游服务队伍扩展迅速,导游服务构成了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导游服务程序和质量实现了标准化,导游服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和法制化。

第3题: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第4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第5题:

简述电网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2006年西电东送工程投产;“十一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到2010年底,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第6题:

简述结婚制度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1)古代结婚制度。基本轨迹是由个体婚形成初期的掠夺婚发展到通行的包办婚,包括有偿婚、聘娶婚、赠与婚等等。在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宗教婚。(2)近、现代自由婚的确立。到16世纪,荷兰率先出现了选择民事婚制度。18世纪法国宪法正式宣布用法律婚取代宗教婚。进入19世纪后,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也相继确认了法律婚制度。资产阶级法律婚将婚姻确立视为男女双方的自由权利,许多西方学者用“契约论”来诠释婚姻关系,因此,近代的法律婚又称为自由婚(或称“共诺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婚姻自由已经成为一项世界公认的婚姻准则。(3)社会主义结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首先确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结婚制度法律原则。新中国建立后,在1950年《婚姻法》中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结婚制度;1980年《婚姻法》及其在2001年的修正,使得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结婚制度不断健全。


第7题: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正确答案: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以下三种:①机器语言,就是计算机指令代码的集合,是最底层的计算机语言;②汇编语言,是能帮助记忆英文缩写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操作码和操作地址形成的计算机语言,又称为符号语言;③高级语言,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比如BASIC、C语言等。

第8题:

简述制造业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1)用机器代替手工,从作坊形成工厂
2)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
3)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制造技术

第9题: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各类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般分为三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是每台计算机出厂时,厂家都为它配备一套机器语言,不同的计算机,其机器语言通常是不同的。由于机器语言是面向具体机器的,所以其程序缺乏通用性,编写程序的过程繁琐复杂,易出错,错了又不易查找和修改,编出的程序可读性极差。
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形式。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又称源程序)经汇编器加工处理后,就转换成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和计算机利用率。汇编语言仍属面向机器的一种低级语言,其程序的通用性和可读性较差。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指通用性好,不必对计算机的指今系统有深入的了解就可以编写程序。采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在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只需做某些微小的改动便可运行,只要采用这些计算机上的编译程序重新编译即可。高级语言具有通用性,与具体的机器无关。

第10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逾5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中总的来看,分为三个突出的时期。
1.初创时期(1956-1960)
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14个计算机专业。当时新建的计算机专业大多称为“计算装置”,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多设置在自动控制系。  同时,一些重点大学新建了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
2.发展时期(1978-1986)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我国计算机教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74个计算机专业。出现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部分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
1995年左右,World Wide 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育中。一方面,若干相关课程被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干脆办起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新专业。同时,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
(1)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化
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教育内容得以强化。
(2)办学单位和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
(3)教材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从国外著名出版公司引进了成套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其中包括不少经典的著名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