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现状: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其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轻度以上水蚀面积165km^2,风蚀面积191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二)特征:
(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3)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三)发展趋势:
(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
(2)国家、省、县层层办重点,形成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
(3)由统一治理、集体经营管理转向户、专群多种治理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4)由单纯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性治理,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
(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6)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
(7)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
现状:
(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
(2)土壤侵蚀定位观测、动态研究和预测预报取得重要进展。
(3)探索出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谈谈当前我国广播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广播的核心受众群实际上已经由乡村转向城市;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正在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
2、广播专业化改革加速,新闻台、音乐台和交通台三足鼎立。专业化、对象化是广播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音乐+新闻+谈话”的节目形态是广播最基本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节目形态,“轮盘式”新闻编排正在成为广播新闻频道的主流编播模式。
4、各类广播联盟在节目运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直播分离取得实质性进展。
5、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开始兴起,但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发展趋势:
1、差异化竞争,由“广播”走向“窄播”,是广播业发展总的趋势。
2、低成本运营。
3、品牌化发展。
4、多媒体生存。
通过融合新媒体,传统广播弥补了自身在可读性、可视性、可储存性、可检索性和覆盖疆界等方面的不足,朝着更全面、更贴身方向提升了自己的服务品质。

第2题:

简述我国金融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到有限综合;
2)国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3)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过渡是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发展的趋势。

第3题:

结合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现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法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一)教育法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2)发展教育事业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3)历史经验的启示
(4)教育立法活动起步
(二)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阶段可分为:
(1)问题提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主要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教”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习基本定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期间,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主要包括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及其地位研究、教育法律关系的研究、地方教育立法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立法的研究及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等。
(三)教育法学发展趋势为:
(1)注重开展教育法学微观研究课题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研学热潮,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与提高
(3)成立有关学书团体,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交流和讨论,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

第4题:

简述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和特点,国外肉牛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我国肉牛业发展?


正确答案: 现状及特点:
(1)区域发展特征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4大肉牛带,即西部肉牛带、中原肉牛带、东北肉牛带和西南肉牛带。
(2)发展速度快,但水平不高的特点仍然是我国肉牛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3)适度规模发展是肉牛产业化生产的前提,我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主要在国内,出口及深加工的数量有限
(4)生产水平低,牛肉质量差,直接影响牛肉的市场销售及价格,直接造成生产效益差、产品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出口牛肉缺乏竞争力
(5)饲料粮的总体不足是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挑战
促进肉牛业发展 
(1)建立高效的品种间杂交体系和充分利用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 
(2)利用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和农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 
(3)加强科学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先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4)积极推进肉牛产业化; 
(5)加强兽医卫生保护,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国外发展趋势: 
(1)用作肉牛的良种多样化 
(2)不少国家注意开发本国牛种资源 
(3)新饲养技术和新饲料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4)专业化、集约化肉牛生产日益发展 
(5)节粮型肉牛育肥方式随着粮食紧缺和价格上涨,世界各国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日趋重视,充分利用粗饲料进行低精料饲养。
(6)新的繁殖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7)电脑控制的现代化饲养系统使集约化生产进一步发展 
(8)高档牛肉生产呈快速发展趋势

第5题:

简述我国公民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正确答案: 我国公民文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们知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更多的是臣民,民初推翻了皇帝而走向宪政,才开始由臣民而走向国民和公民,这时也才开始有了启蒙性的公民理论研究。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重大的社会解放,但随后极左思潮的来临,导致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兴盛,在强烈的‚阶级斗争氛围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更多的则是人民,而不是公民,因此,有关公民的理论研究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关公民文化的研究才重新启动,但非常零散和不成熟。
分析:我国公民文化研究尚属零散和不成熟,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公民意识教育已经写入党的报告,公民文化研究繁荣应该不远了。

第6题:

简述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十二五”是国家电网发展的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发展战略。

第7题:

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一)现状: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其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轻度以上水蚀面积165km^2,风蚀面积191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二)特征:
(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3)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三)发展趋势:
(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
(2)国家、省、县层层办重点,形成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
(3)由统一治理、集体经营管理转向户、专群多种治理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4)由单纯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性治理,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
(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6)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
(7)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
现状:
(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
(2)土壤侵蚀定位观测、动态研究和预测预报取得重要进展。
(3)探索出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第8题:

简述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㈠现状:
⑴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发展迅猛。
⑵旅游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⑶行业和地区差异明显,整体水平不高。
㈡趋势:
⑴旅游商务理念:从“以交易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
⑵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演进:增进互联与整合。
⑶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与标准:整体制定与推行。
⑷新技术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
⑸人才培养新方向:复合型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第9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中国周边概况:(一)小周边与大周边(二)中国周边特点:范围不断扩展;大国高度密集;发展极不平衡;文明类型多元;矛盾冲突众多;领土问题复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有所改善:1、“台海”形势趋于稳定。2、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全面加强3、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4、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加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1.美国重返东亚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增大2.日本、印度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增强3.周边部分国家对中国崛起存在误解,加强防范4.朝鲜半岛的风云变化影响东北亚安全5.中国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6. 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我国安全

第10题:

简述农田防沙的研究现状及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设想。


正确答案: 1、现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免耕法等。
2、设想:试验示范区的建立;免耕技术的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