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填空题给水工程包括城市给水和()两部分。

题目
填空题
给水工程包括城市给水和()两部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建筑给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污染分析
B: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
C: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
D: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答案:A
解析: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第2题:

中开式多级离心泵主要用于()。


A.城市给水、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

B.矿山、工厂和农田灌溉

C.流量较大、扬程较高的城市给水、矿山排水和输油管线

D.矿山、工厂管线

答案:C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中开式多级离心泵的应用。中开式多级离心泵主要用于流量较大、扬程较高的城市给水、矿山排水和输油管线,一般流量为450~1500 m3/h,扬程为100~500 mH2O,排出压力可高达18 MPa。

第3题: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组成()

A、取水工程

B、净水工程

C、排污工程

D、输配水工程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简述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功能及工程设施?


正确答案: 1)取水工程:水源和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将水从取水口提升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2)水处理(净水)工程:水厂内各种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将处理后的水送至用户的二级泵站等;
3)输配水工程:输水工程是从水源泵站或水源集水井至水厂的管道,或仅起输水作用的从水厂至城市管网和直接送水至用户的管网,包括其各项附属构筑物、中途加压泵站。
输水工程分为配水厂(泵房、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建筑物)和配水管网(各种口径的管道及附属构建筑,高地水池和水塔)。

第5题:

建筑给水包括()给水和()给水两部分。


正确答案:小区 ;建筑内部

第6题: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污染分析
B.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
C.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
D.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答案:A
解析: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7题: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有什么原则?


正确答案: 1.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谁呀的要求来确定布置形式。
2.分析比较方案,考虑近远期规划。
3.保证水量的前条件下,有限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好的水源。
4.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
5.对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金属管道和高压材料的使用。
6.节省水资源,减少污染,减少费用。
7.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净水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一遍尽可能提高现有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第8题: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

A.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
B.当采用暗渠时,应采用保护水质和防止水量流失的措施
C.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
D.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E.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

答案:A,C,D,E
解析: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第3.0.1条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②选择给水水源和水源地,确定给水系统布局,明确主要给水工程设施的规模、位置及用地控制;③设置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提出水源保护、节约用水和安全保障等措施。

第9题:

取水工程是给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给水水源和取水构筑物两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简述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及特点?


正确答案: 1)统一给水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低。
2)分质给水系统:分质供水可以保证城市有限水资源优质优用。分质供水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施难度较大。
3)分区给水系统:分区给水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管网所能承受的压力,减少漏水量和减少能量的浪费。但将增加管网造价且管理比较分散。该系统适用于给水区很大,地形起伏,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
4)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尤为适用。
5)区域性给水系统: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尤其是城市化密集地区的城镇较适用,并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