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造粒机理以及影响粒化(颗粒强度)的因素。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造粒机理以及影响粒化(颗粒强度)的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造粒机理:
(1)粒子间的结合力(内因)五种不同方式:
①由范德华力、静电力、磁力产生的固体粒子间引力
②自由流动的液体产生的界面能和毛细管力
③不可流动液体产生的附着力与粘着力
④粒子间固体桥
⑤粒子间机械镶嵌
(2)润湿剂和粘合剂(外因)
①润湿剂:指本身无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从而达到制粒、压片的目的
(水、乙醇)
②粘合剂:具有粘性的物质,借助其粘性能将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
(淀粉浆、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乙烯醇)
(3)粒化核的产生(结构不紧密的凝聚体)--凝聚物的长大--颗粒的球化整粒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无黏性土体抗剪强度的因素主要是()

A.密度
B.离子浓度
C.土体颗粒性质
D.粒间紧密程度
E.黏性颗粒成分性质

答案:C,D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7-13
影响无黏性土体抗剪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体颗粒性质(粒径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性质)和粒间紧密程度(孔隙比),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颗粒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影响(黏性颗粒成分性质、密度、离子浓度等带电性质等)。

第2题:

不影响颗粒干燥度的因素是()。

  • A、颗粒尺寸
  • B、引风机工况
  • C、切粒水温度
  • D、离心干燥机工况

正确答案:D

第3题:

影响土抗剪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

A: 土粒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与级配

B: 土的原始密度

C: 土的含水量

D: 土的结构

E: 试验方法和加荷速率


正确答案: A,B,C,D,E

第4题:

简述影响制粒的因素。


正确答案: ①原料特性:
原料的物理性质:水分、粒度、容重、杂质。
原料的化学成分:淀粉、蛋白质、油脂 、纤维素、糖蜜及粘结剂 ;蛋白质在制粒过程中受热后容易变性塑化,产生粘性,有利于制粒;脂肪有利于提高制粒产量,减少压模磨损,但当脂肪含量超过5~6%时,则不利于颗粒成型;淀粉糊化有利于成型,比例不宜太多。
②调质操作的条件:
水分、温度、调质时间、蒸汽质量(虾饲料要求有较长的耐水时间,要求淀粉能充分糊化,因此,调质时间最长,鱼饲料次之,畜禽饲料则较短)
③压模及压辊性能:
压模模孔直径、厚度、模孔光滑度 。
压辊转速:压辊转速过高,可能使物料形成断层。
④冷却器
原料组成、粒度、调质、压模和压辊、冷却器=50%、20%、20%、15%、5%

第5题:

简述造粒机的开车步骤。


正确答案: ⑴先开7℃水泵,伴热阀门
⑵启动钢带
⑶启动造粒头
⑷打开进料阀门,出料。

第6题:

影响磁化强度的因素是工件的()、()、()以及磁化()、()等


正确答案:尺寸;形状;材料;电流类型;工艺

第7题:

简述颗粒扩散为控制步骤时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树脂颗粒的大小、树脂的性质、温度、交换离子的性质

第8题:

磨粒的______是影响磨粒磨损的关键因素。

A.尺寸

B.形状

C.硬度

D.强度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 在混凝土中,骨料最先破坏的可能性小,因为骨料强度经常大大超过水泥石和粘结面的强度,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粘结强度,而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1)水灰比和水泥强度。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的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是决定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因素。
2)温度和湿度。混凝土的硬化,关键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因而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快。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致使混凝土结构松散,渗水性增大,或形成干缩裂缝,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耐久性。
3)龄期。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随着龄期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混凝土强度发展,大致与其龄期的对数成正比关系。

第10题:

造粒系统的停车顺序是()。

  • A、供料螺杆→计量螺杆→工艺风→研磨油→造粒机→风机
  • B、供料螺杆→计量螺杆→研磨油→工艺风→造粒机→风机
  • C、计量螺杆→供料螺杆→工艺风→研磨油→造粒机→风机
  • D、供料螺杆→计量螺杆→工艺风→研磨油→风机→造粒机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