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桩基工程勘察勘探点深度如何控制?

题目
问答题
桩基工程勘察勘探点深度如何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桩基勘探孔孔深的确定与测试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 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B. 嵌岩桩的勘探孔钻至预计嵌岩面
C. 在预计勘探孔深度遇到稳定坚实岩土时,孔深可适当减少
D. 有多种桩长方案对比时,应能满足最长桩方案

答案: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9.4条规定,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②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③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④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⑤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第2题:

桩基础进行详细勘察时,下述()不正确。()

  • A、对于端承桩和嵌岩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 B、当相邻勘探点露出的层面高差大于10m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 C、对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 D、地质条件复杂时的柱下单桩基础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正确答案:B

第3题:

在详细勘察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如何控制?


答:详勘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且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地基的宽度不大于5m,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基不应小于3.0b(b为基础宽度),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b,但不应小于5m。对高层建筑和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沉降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b,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增加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如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第4题:

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点平面位置图》是以地形图为底图,标有()。

  • A、各类勘察点的位置和序号
  • B、工程勘察施工过程
  • C、剖面线的位置和序号
  • D、勘探点坐标
  • E、勘探点高程数据表

正确答案:A,C,D,E

第5题:

桩基工程勘察勘探点深度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勘探点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至少应布置2个控制性孔,控制性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预计桩端以下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且不得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第6题:

在建筑地基的详细勘察阶段,对需要支护的工程,正确的勘察工作应满足的要求有( )。

A.应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
B.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不宜大于1倍开挖深度
C.勘探点间距视地基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
D.基坑周边勘探点不宜穿越软土层

答案:A,C
解析:

第7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业废渣堆场废渣材料加高坝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是错误的()

  • A、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 B、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 C、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 D、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正确答案:B

第8题:

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点平面位置图》是以地形图为底图,标有()。
A.各类勘察点的位置和序号 B.工程勘察施工过程
C.剖面线的位置和序号 D.勘探点坐标
E.勘探点高程数据表


答案:A,C,D,E
解析:

第9题:

高层建筑基坑勘察中,勘探孔深度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勘探孔的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对深厚软土层,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土层;为降水或截水设计需要,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主要含水层进入隔水层一定深度;在基坑深度内,遇微风化基岩时,一般性勘探孔应钻入微风化岩层中1~3m,控制性勘探孔应超过基坑深度1~3m;控制性勘探点宜为勘探点总数的1/3,且每一基坑侧边不宜少于2个控制性勘探点。

第10题:

详勘阶段的天然地基、桩基勘察中勘探孔如何布置(孔距、孔深、孔位、孔的类别)?


正确答案: 孔间距可根据建筑场地的类别与建筑物种类确定: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中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具体为:孔距为人民服务10-25米,当持力层厚度大于10米时,一般孔打入持力层3-5米,控制孔打入持力层8-10米,当持力层厚度小于5米,且无软弱下卧层时,一般应打入持力层3-4米,控制孔应为打穿持力层,若有软弱下卧层,一般应打入下卧层1-2米,控制孔应打穿下卧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