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试析“详”的行文规则。

题目
问答题
试析“详”的行文规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笺?笺文始见于何时?试析笺的行文对象的变化。
笺是由东汉时期带书札性质的上行文,经长期演化,到南北朝以后,成为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笺的行文对象变化:
(1)汉代笺由下级进呈于郡的长官。
(2)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开始将“笺”规定为上于太子的公文文种。
(3)唐代对太子庆贺用笺。
(4)宋、明,演变后上于皇后、太子。
(5)清代自雍正朝以后,不再预设太子,笺仅用于对皇后庆贺。

第2题:

下列各项,属于官署上行文种的有()

A奏记

B

C

D

E


A,B,E

第3题:

公文行文规则主要有()

A行文实效规则

B行文根据规则

C联合行文规则

D批准行文规则


A,B,C,D

第4题:

简述详的行文规则。


正确答案: ①根据隶属关系或公文内容所属主管衙署,详必须呈于直接上司,一般不得越级上报。
②若需要申报更高级的衙门,必须由直接上司按组织系统层层转详。
③低级衙署所申报的内容,与几个上级衙署有关时,可以采用“通详”的形式,对各上级有关衙门同时申报,但是不可以漏报直接上级。

第5题:

行文规范的内容包括()

  • A、行文关系、行文方向、行文方式
  • B、行文方向、行文方式、行文规则
  • C、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行文规则
  • D、行文关系、行文方向、行文规则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试析清代“移”的分支及各自适应的行文关系。
清朝对地方衙署和在京衙门分设移文、移会两个分文文种。
移文用于司、道、府以下无隶属关系的较低级衙署相互间行文。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类行文关系:
(1)直隶州与非所属之知县。
(2)知县与府首领官、州同、州判。
(3)州同、州判与儒学。此外,从清代档案中所反映的移文运用实践看,还有下列两种关系。
(4)低级文、武官署之间。
(5)地位相当的不同系统官衙之间。
移会用于中央衙署与特定内部机构之间。具体而言,适用移会的行文关系主要有二类:
(1)中央的总收发室通政使司、刑法机关大理寺,除对各部院用咨文外,对其他衙署发文用移会。
(2)隶属于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机构、隶属于内阁的内部机构与各部、院、寺、监行文用移会。

第7题:

详的行文规则是什么?
①根据隶属关系或公文内容所属主管衙署,详必须呈于直接上司,一般不得越级上报。
②若需要申报更高级的衙门,必须由直接上司按组织系统层层转详。
③低级衙署所申报的内容,与几个上级衙署有关时,可以采用“通详”的形式,对各上级有关衙门同时申报,但是不可以漏报直接上级

第8题:

试析行文时的规则。
1、行文时要尊重组织系统隶属关系。非隶属关系不得以隶属关系行文;党政机关要分别行文;上级机关的业务部门与下级机关的业务部门,只是在业务上有指导关系,而没有直接领导关系。
2、行文时要尊重机关职权。不要越级行文;行文时要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要严格控制抄报和抄送的范围。
3、行文时要考虑是否服从工作需要。
4、行文时要明确发文权限。
5、两个以上的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6、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同样具有法律效用,可不再行文。

第9题:

什么是行文规则?我们必须掌握哪些主要的行文规则?


正确答案: 行文规则是指各级机关公文往来时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行文规则规定了各级机关的行文关系,即各级机关之间公文的授受关系,它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应当掌握1-8条规则。
1.按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规则
2.授权行文的规则
3.联合行文的规则
4.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行文的规则
5.不越权行文的规则
6.请示不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的规则
7.请示应一文一事,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的规则
8.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则
9.公文由文秘机构统一处理的规则

第10题:

行文必须遵循严密的()。

  • A、行文制度
  • B、行文关系
  • C、行文规则
  • D、行文方式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