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落水,需要时放水。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 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 减缓地面沉降C 防止海水倒灌D 减弱酸雨污染

题目
单选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落水,需要时放水。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

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

减缓地面沉降

C

防止海水倒灌

D

减弱酸雨污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是海绵城市试点的新区不用做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先建设再改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2题:

《建议》指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

A.环保城市、生态城市

B.环保城市、健康城市

C.海绵城市、生态城市

D.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参考答案:D

第3题: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A、降低地表径流量

B、修建大量蓄水池

C、净化和处理雨水

D、提高雨水下渗速度


答案:A

第4题:

海绵城市,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城市,深圳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计划到( )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A.2018
B.2020
C.2025
D.2030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步,根据《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除特殊地质地区、特殊污染源地区以外,到2020年,深圳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深圳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届时深圳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海绵城市。
因此,选择D选项。

第5题: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引发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有序运行。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其通过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实施低影响开发模式、可持续排水管理、水敏感城市设计等,合理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与此同时,正式确定了推进“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与推进,正是上述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列关于“海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B.海绵城市建设要以河流、湖泊、水库等建设为载体
C.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
D.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

答案:A,C,D
解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出,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故B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CD。

第6题: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针对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部分。

A、后果控制

B、绿化建设

C、源头减排

D、内涝应对


答案:C

第7题:

海绵城市下雨时(),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A、吸水

B、净水

C、蓄水

D、排水

E、渗水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内容()。

A、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予以资金补助

B、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建和水利部门联合申请

C、城市人民政府要成立海绵城市工作建设领导小组

D、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选择试点城市

E、对试点城市要开展绩效的评价


答案:ABDE

第9题: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到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储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B.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D.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第二步,2017年8月19日02版《光明日报》报道中提到“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它的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效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但要注意的是,城市排水问题有其复杂性,不是一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可以解决的”,可以看出,B选项中“实现更多利益”表述错误,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综合的生态效应,不追求具体的利益,这也是为了践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选择B选项。

第10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透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属于“城市海绵体”的是:

A.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网,绿地、花园、大型写字楼等城市配套设施
B.江河、湖、湿地等系统,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C.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网,绿地、花园、硬质柏油或水泥等城市配套设施
D.江河、湖、湿地等系统,城市花园,硬质柏油或水泥等城市配套设施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相关知识。
第二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第7条规定,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第8条规定,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由此可见,“城市海绵体”是可以实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透水、净水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依靠河、湖、池塘等水系,也依靠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这一类城市配套设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