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A 蓝藻细胞B 植物细胞C 动物细胞D 大肠杆菌

题目
单选题
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
A

蓝藻细胞

B

植物细胞

C

动物细胞

D

大肠杆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为( )。

A.脂类、蛋白质、核酸
B.脂类、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脂类、糖类、核酸
E.磷脂、蛋白质、核酸

答案:B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

第2题:

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

A蓝藻细胞

B植物细胞

C动物细胞

D大肠杆菌


C

第3题:

细胞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它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E维生素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红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 A、蛋白质
  • B、脂质
  • C、糖类
  • D、核酸
  • E、磷脂

正确答案:D

第5题: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正确答案: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第6题:

细胞膜化学组成表达最全面的是()

A蛋白质、糖类、固醇

B糖蛋白、脂质

C蛋白质、糖类、脂质

D蛋白质、磷脂


C

第7题: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磷脂、蛋白质、糖类
  • B、糖脂、糖蛋白
  •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 D、磷脂、蛋白质、核酸

正确答案:A

第8题:

结核杆菌菌体的哪种成分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

A.内毒素

B.多糖类

C.蛋白质

D.索状因子

E.磷脂


参考答案:E

第9题:

下列细胞结构与其结构中包含的化学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核糖体——蛋白质和RNA
  • B、高尔基体——磷脂和糖类
  • C、内质网——磷脂和蛋白质
  • D、细胞壁——纤维素和淀粉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磷脂
  • B、核酸
  • C、糖类
  • D、蛋白质
  • E、胆固醇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