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 结束越南战争B 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 撤出古巴导弹D 签订《华沙条约》

题目
单选题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

结束越南战争

B

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

撤出古巴导弹

D

签订《华沙条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解析:

第2题:

“二战”期间美苏间里的同盟关系在战后初期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意识形态分歧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
  • B、前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C、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D、苏美在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

正确答案:B

第3题:

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表2为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对表2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

C.美国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

D.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


参考答案:A

第4题: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局面可以概括为().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 B、双方互有攻守
  •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正确答案:B

第5题: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世界,社会主义阵线与资本主义阵线的国家都在准备打()大战与核战争。

  • A、世界
  • B、局部
  • C、部分
  • D、地区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晌与教训。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美苏争霸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1)两国状况: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
(2)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3)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洋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4)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
(1)苏联状况: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烊至1975年己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2)美国状况: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逷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3)争霸表现: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僅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4)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19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則是全面收缩。
(1)美国状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逷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2)苏联状况: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严重囷难,甚至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影响:
美苏争霸从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际形势长期紧张。
教训: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1)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2)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
(3)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7题: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结束越南战争
  •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 D、签订《华沙条约》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说一说美苏争霸期间缓和的表现。


答案:
解析:
1959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访美期间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双方表示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1969年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鉴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他被迫改变对外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在这种对外战略指导下,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第9题:

苏联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结束越南战争
  •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 D、签订《华沙条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 B、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均势
  •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D、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