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题目
问答题
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对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B.文学起源于人类生活
C.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D.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答案:C
解析:
C项是对小说的定义,说法片面,故当选。

第2题:

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要点有四:
1文学是意识形态;
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3是话语;
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蕴藉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3题:

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潜台词

E.动作性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正确答案: 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
(1)模仿论:古希腊学者认为,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
(2)言志论:一些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
(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无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4)再现论: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
(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
(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8)蕴藉论: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学是意识形态;
(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3)是话语;
(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具有蕴藉性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5题: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性、审美特性的结合)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形象性又有人类共同性;
第二,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第三,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
第四,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须假定性又须真实性。

第6题: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
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文学话语蕴藉属性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具有话语蕴藉属性。指文学话语的“五要素”蕴藉于整个文学活动之中。二是文本具有话语蕴藉属性,即文本是有限的,而意义是无限的。

第7题:

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拓展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题材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的拓展,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过样化。

第8题:

对文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B.文学起源于人类生活。
C.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
D.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答案:C
解析:
C项表述的是小说的概念,不是文学的概念。文学比小说的范围要广泛,文学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第9题: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哪几层含义?


正确答案: 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意义和性质都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
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公共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第10题:

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正确答案: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