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判断题按照灾害损失情境,民政部将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设定为五个响应等级。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按照灾害损失情境,民政部将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设定为五个响应等级。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场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A.征用

B.调用

C.借用


正确答案:A

第2题:

启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需要告知居民前往应急避难场所。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公告应急避难场所的( )。

A.具体地址
B.水源状况
C.到达路径
D.所属单位
E.容纳人数

答案:A,C
解析: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启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或者应急响应,需要告知居民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方式,及时公告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地址和到达路径。

第3题:

自然灾害发生并达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除按照有关规定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外,还应当做好()工作。

A 组织救灾工作组赴灾区现场了解灾情

B 指导应急救助工作

C 协调相关部门及专家核查和评估灾情、灾区过渡期安置需求情况,提出救助措施

D 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对受灾地区的救助和支持措施

E 开辟专用通道、实行交通管制措施


答案:ABCD

第4题:

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主要步骤有()。

A应急准备

B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C应急响应

D灾后救助

E恢复重建


A,B,C,D,E

第5题:

启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需要告知居民前往应急避难场所。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公告应急避难场所的()。

A:具体地址
B:水源状况
C:到达路径
D:所属单位
E:容纳人数

答案:A,C
解析:

第6题:

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款物若是定向捐赠的款物,应当( )。

A.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
B.随意使用
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D.由社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使用

答案:A
解析:
自然灾害的救助款物管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定向捐赠的款物,应当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故选A。

第7题:

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由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决定进入()级应急响应状态。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B
解析: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减灾委设定四个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Ⅰ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主任统一组织、领导;Ⅱ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组织协调;Ⅲ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秘书长组织协调;Ⅳ级响应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协调。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根据各响应等级的需要,切实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故选B。

第8题:

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自然灾害()等信息。

A 政府应对措施

B 公众防范措施

C 遇难伤亡情况

D 救助工作动态

E 自然灾害损失


答案:ABDE

第9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省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Ⅱ级响应

B某一省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Ⅰ级响应

C某一省行政区域内,发生一般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Ⅳ级响应

D某一省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Ⅳ级响应

E某一省行政区域内,发生一般自然灾害时,可以启动Ⅲ级响应


B,D,E

第10题:

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制定灾害应对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 A、国家减灾委
  • B、灾区各级政府
  • C、国务院
  • D、灾区各级民政部门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