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怎样提高记者的理论修养?

题目
问答题
怎样提高记者的理论修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记者的基本修养包括( )

A.政治修养
B.理论修养
C.知识修养
D.专业修养
E.道德修养

答案:A,B,C,D,E
解析:

第2题:

什么是新闻线索?记者应怎样获取新闻线索?


正确答案: 新闻线索,是指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答题要点: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及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来;(2)从党政机关和业务部门的各种会议中来;(3)从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中来;(4)从各业务部门的书面材料中来;(5)从新闻媒介已经发表的报道、文章、读(记)者来信中来。(6)从各种广告及气象预报中来;(7)从记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来。

第3题:

记者的修养包括:( )。

A.知识修养

B.作风修养

C.理论修养

D.职业道德修养


正确答案:AB

第4题:

为什么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政治理论修养最为重要?


正确答案: 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基本条件。因为无产阶级记者是思想宣传工作第一线的战士,是面向社会各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其工作性质看,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在新时期,特别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从而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
记者的采访重在认识事物,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记者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以此来武装自己,提高认识能力。新闻报道中的许多问题,都要涉及基本理论。如农村刚出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新生事物时,曾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走回头路。这时,一些有远见的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现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明责任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于是旗帜鲜明的作了突出报道。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报道就可能有片面性。
马列主义又是方法论,对于提高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大有裨益。旧的采访和思维方式,往往是单渠道封闭式的,记者同采访对象直来直往,很少借鉴他人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来判断问题。中国改革实际已在若干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记者一定要注意学习新的理论,研究新的情况。

第5题:

《人民日报》是怎样诞生的?邓拓是一个怎样的记者?


正确答案: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出版一份机关报,准备取名为《晋冀鲁豫报》或《太行报》。这个计划报告毛泽东后,毛泽认为不必以地区命名,建议称《人民日报》,并为它题写了报头。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邯郸市创刊。
1948年5月20日,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相应撤消了原来两个解放区的中央局机关而成立了中共中央华北局。《人民日报》和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为华北局的机关报,继续沿用《人民日报》这个名称,新的《人民日报》由毛泽东再次题写报头,以示区别。6月15日,作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河北省的平山县正式出版。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着党中央迁往北平。8月,改组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由胡乔木任社长,邓拓任总编辑。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左海,马南屯等,福建闽侯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和报刊评论家。早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进入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编辑,后又任社长。1958年,任北京市委书记兼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杂志的主编。另外,他还是第一届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邓拓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战争年代就有“马背上办报”的佳话。解放后,他更是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北京晚报》发表的《燕山夜话》和在《前线》杂志发表的《三家村札记》,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1966年5月17日,邓拓被“四人帮”迫害含逝世。

第6题:

记者怎样才能写好内参?


正确答案: 一是要有正确的目的;二是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三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四要处理好与被反映单位的关系。

第7题:

戈公振是一个怎样的记者?他的代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戈公振(1890~1935),原名绍发,江苏东台人,他是我国著名进步记者,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12年在东台高等学堂毕业后,任《东台日报》图画编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1914年进入上海《时报》,一干就是16年,从校对员到总编辑,对《时报》编辑业务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1月戈公振出国赴欧美、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并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1928年底回国后,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战争后,曾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东北调查,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讨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会议,然后在欧洲考察新闻事业。1933年赴苏联考察采访3年,向国内发回了大量有关苏联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通讯报道,后来辑成《从东北到庶》(苏)联》一书出版。1935年10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幸抵达上海数日后病逝。
戈公振一生除了做编辑、记者工作外,还从事于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工作。他曾先后在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并出版过《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著作,发表过许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多新闻学论文和新闻事业考察报告。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是《中国报学史》。该书根据他在国民大学讲授报学史的讲义整理而成,1927年11月正式出版,以后曾多次再版。该书收集了比较全面的有关我国报刊发展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分6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报刊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可贵的是,书中保存了许多报刊的发刊词和叙例,清王朝有关报的公文和奏折,新闻出版法律,新闻团体章程等珍贵史料的原文。因此,该书一直是新闻史学界的一部必诗读书。戈公振生前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这本书,发现新材料或发现错误之处就在书上作出记号。可惜他没有来得及补充修订就去世了,因此书中的错误之处未能得到改正,但仍不失为一部比较权威的中国新闻史著作。

第8题: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修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为社么说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记者怎样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正确答案:采集新闻并加以报道,这是记者日常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体每天要向受众传播新闻,而新闻是要靠采访者报道的,作为记者,是媒体新闻的主要提供者。
记者只有源源不断的提供新闻,才能保证新闻媒体正常发布新闻。否则,媒体就会停止运行,因此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1、要重视新闻采写,以消息为主
2、要重视重大新闻,让媒体每期都有重点
3、要勇打大仗、硬仗,使媒体有新闻亮点。
4、要不断出新、好新闻,使媒体更有竞争力。
5、要带好新入记者,让媒体采写的队伍壮大。

第10题: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就是加强()

  • A、所有的理论修养
  • B、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修养
  •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
  • D、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修养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