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相会,展开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书院在哪里?()A 湖南长沙B 江西铅山C 福建建阳D 浙江金华

题目
单选题
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相会,展开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书院在哪里?()
A

湖南长沙

B

江西铅山

C

福建建阳

D

浙江金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程朱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①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南宋理宗时期②周敦颐是濂学,程颐、程颢是洛学,陆九渊是关学,苏洵是蜀学③南宋理学家王阳明认为一切封建秩序和伦理纲常都是人“本心”所固有的,而不是来自朱熹等人所说的“天理”④淳熙三年(1176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爆发了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大的论战,史称“鹅湖之会”,交战双方是朱熹、陆九渊⑤清末学者戴震反对程朱理学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之一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答案:D
解析:
明成祖以程朱思想为圭臬,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以统一全国思想,这三部理学《大全》的编纂完成,标志着程朱理学思想统治及其独尊地位的确立;陆九渊(1139~1193)开创了心学;“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

第2题:

试比较朱熹与陆九渊的“心即理”说。


正确答案: 朱熹主张心与理一,这在他并无不通之处。因为心作为认识主体,它的本来任务就是穷究和统管理,理之作用可以通过主体的概括发挥而表现出来,这是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的。但是,认识论之心理统一与本体论之心理统一显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前者可以有二有一,后者则只能一而不二。朱熹的观点实际上是“心具理”(认识论意义上)而非彻底的“心即理”(存在或本体论意义上),故在当时和以后遭到了陆九渊、王守仁的尖锐批评。
陆九渊虽倡心学,但他与朱熹的区别,在于其“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心学格局,即宇宙之理等于本心之理。陆九渊对理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从认识论出发,而是从存在的角度、即从本体论出发的。心和理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中部保持着同一,这种同一性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干扰,永不变化。从而,陆九渊推出的“心即理”与朱熹的“心即理”也就有了根本性的差别。陆氏的“心即理”是谓心和理是同一的实体,称理或称心其实只是形式,实质上并无差别,“实不容有二”,故心与理才能“一以贯之”。

第3题:

朱熹邀请陆九渊赴()讲学,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A.白鹿洞书院

B.嵩阳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岳麓书院


参考答案:A

第4题: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两派的争执主要表现为()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理是万物之本原
  • C、求“理”的方式
  • D、理学的作用

正确答案:C

第5题:

因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开学术辩论会而闻名的书院是()。


正确答案:鹅湖书院

第6题:

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吕祖谦

C陆九渊

D张栻


A

第7题:

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相会,展开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书院在哪里?()

  • A、湖南长沙
  • B、江西铅山
  • C、福建建阳
  • D、浙江金华

正确答案:B

第8题:

《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 )

A.王守仁
B.陆九渊
C.颜元
D.朱熹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白鹿洞书院的史实。《白 鹿洞书院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或《白鹿 洞书院学规》,是淳熙六年(1179)朱熹重修庐山 白鹿洞书院讲学授徒时为书院生员订立的学规。 其中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以及修己 治人的道理,都一一作了阐述和详细的规定。

第9题:

“吾虽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人。”出自()。

  • A、陆九渊
  • B、陆九龄
  • C、朱熹
  • D、王阳明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永康的五峰书院,在十二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中国学术史上一场著名的辩论,从江西鹅湖书院吵到了这个深山峡谷之中。辩论的一方是后来被尊为理学大师的朱熹,另一方是永康人()。

  • A、朱熹
  • B、陈亮
  • C、白居易
  • D、苏东坡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