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和改编,是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的。


正确答案:60

第2题:

以下对高语境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语境文化多产生直觉性思考
  • B、高语境者依靠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追求理性
  • C、高语境者表达直白,以计划为导向,讲求推理
  • D、高语境者对细节关注,注重探讨具体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第3题: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高语境文化:
(1)内隐,含蓄;
(2)暗码信息;
(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
(4)反应很少外露;
(5)圈内外有别;
(6)人际关系紧密;
(7)高承诺;
(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
(1)外显,明了;
(2)明码信息;
(3)较多的言语编码
(4)反应外露;
(5)圈内外灵活;
(6)人际关系不密切;
(7)低承诺;
(8)时间高度组织化。

第4题:

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请给予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A.从1958年到1964年间,激进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了当时的统治力量,人为的阶级斗争愈演愈烈,文艺问题也愈抓愈紧。
B.“二革”创作方法的提出,为从观念出发,从政治愿望出发构想现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C.从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出发,拥有广大观众和更便于普及化的戏剧受到了更多的注意,甚至受到基本否定。
D.政治性—艺术性结构取代了原来的政治性—真实性—艺术性结构。

第5题:

“文明”的概念最早是从()文化的语境中产生的?


正确答案:西方

第6题:

下列关于语境与文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语境与历史,传统,民俗风土等关系密切
  • B、低语境文化中的人喜欢“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 C、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在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方面,喜好用含蓄间接隐晦的方式
  • D、中国和日本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

正确答案:A,C,D

第7题:

“文革”中江青亲自培养的"八个样板戏”里,《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和()都是京剧现代戏。


正确答案:奇袭白虎团

第8题: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哪几方面原因?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有点。
一是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使美国这个出口贸易大国的神话被打破。
二是在日本经济冲击面前,美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反思与调整。思考和认识角度的改变,导致了美国管理界从理论层面的高度来总结那些在日本*企业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且参照本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构建起企业管理的新的理论。

第9题:

简述“样板戏”的产生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


正确答案: 这种关系表现在多方面,我们主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看它们的传承:
(1)在形式上,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现代戏”和其他文艺形式(包括小说、电影和话剧)的基础上产生的。“样板戏”中的京剧,主要是在“沪剧”、“淮剧”和“话剧”等现代戏剧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连“交响音乐”《沙家滨》实际上也是在京剧的基础上出现的“京剧音乐、交响乐、合唱和表演”的大杂烩。而“现代芭蕾”《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也不例外。虽然《奇袭白虎团》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原创”,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京剧”形式的原创,而不是从其他文艺形式改编的。这部戏的雏形,是由50年代初活跃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于1953年在战场上创作的。在这个剧团中,最初是在东北卖艺的京剧戏班,后集体报名参军,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争军第七纵队京剧团”,随军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又挥师北上,打过了鸭绿江,1957年底回国后,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把他们要到了山东,才又改编为“山东京剧团”。团中有裘盛戎的弟子方荣翔等名家名角,但只会表演不会创作和导演,团中又没有专业创作人员,写的又是真真事,因此,他们创作的京剧《奇袭白虎团》被看作是一出“京剧活报剧”。1963年为参加全国会演,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严永浩亲自抓重排。江青看中该剧后,想立即抓到手,但又怕内容与彭德怀有关,直到1966年弄清与彭德怀无关后才开始样板化的进程。
(2)在内容上,“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样板戏”的许多原则和特征,如教材中讲到的“强调阶级斗争,强调道德教化,从理想化出发,设计情节和戏剧冲突,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等,都是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形成的,江青将其改造为“样板戏”,只是将这些原则和倾向极端化、具体化。

第10题:

简述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正确答案: (1)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主要指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阶段“十七年时期”中的后半段,即从1958年到1964年。这个时期,刚刚进行了对中国文坛的一系列批判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并还在继续开展反右倾运动。社会上,又出现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大规模运动。1962年后,“阶级斗争”学说的提出,两个阶级的斗争成为了全党全国“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政治话题,而1964年刚刚开始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剧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气氛。
(2)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当时的文化背景。一方面,传统文化作为文艺的“旧基地”遭到全面清除,在此之前的几乎所有文学创作都遭到否定和质疑,另一方面,“二革”创作方法(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成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指导原则。文艺问题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重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戏剧,作为一种影响面大,涉及人广的特殊文艺形式,更是得到了比其他文艺形式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