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某公司财务主管甲利用职务便利,编造记账凭证,虚构“还乙借款”理由,将公司17万元资金转入甲个人的银行卡内,甲的行为涉嫌()。A 挪用资金B 职务侵占C 贪污D 受贿

题目
单选题
某公司财务主管甲利用职务便利,编造记账凭证,虚构“还乙借款”理由,将公司17万元资金转入甲个人的银行卡内,甲的行为涉嫌()。
A

挪用资金

B

职务侵占

C

贪污

D

受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破解了本单位网上银行的账户密码,将单位账户内的8万元资金转至其银行卡内。之 后.甲将实情告知乙,并让乙将卡内的存款提现,乙提取8万元后将钱全部交给甲。三个月后,甲再次让乙帮忙,说准备一周后将单位资金转到乙的卡内。乙如约提取了l0万元,年底甲所在单位与银行核对账目,发现l8万元资金下落不明。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乙是犯罪嫌疑人,将其拘留。甲发现事已败露,遂向检察机关交代了自己的行为。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行为的性质应如何认定?请说明理由。 (2)对甲、乙量刑时需要考虑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正确答案:
(1)甲与乙属于盗窃罪的共犯。首先甲与乙的行为属于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主要以隐秘的方式是他人丧失对自己财物的占有。本题中甲破解密码后将单位的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内,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故成立盗窃罪。其次甲与乙属于共同犯罪行为,二人存在共同故意,题中甲将实情告知乙,乙在明知为犯罪的情况下依然帮忙,故二者为共同犯罪。
(2)对甲量刑时应该考虑到其自首的法定量刑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乙量刑时应考虑到其为从犯的量刑情节,法律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2题: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乙谋取利益。随后,乙送给甲一张消费卡,并告知其消费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半年。甲收下消费卡后忘记使用,导致消费卡过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乙账户内。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


正确答案:B

第3题:

关于贪污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甲,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收受的回扣据为己有,数额较大。甲行为构成贪污罪

B.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乙,为农民多报青苗数,使其从房地产开发商处多领取20万元补偿款,自己分得10万元。乙行为构成贪污罪

C.村民委员会主任丙,在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时,利用职务便利将其中数额较大款项据为己有。丙行为构成贪污罪

D.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丁,利用职务便利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将骗取的5万元保险金据为己有。丁行为构成贪污罪


正确答案:ACD

第4题:

外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甲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10万元归己所有。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保险诈骗罪

C.诈骗罪

D.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D
解析:注意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在主体上的区别,后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前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第5题:

甲是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在网络上参与“赌球”欠乙10万元,后甲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10万元公款还给乙,甲的行为属于()。

A、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

B、挪用公款从事营利活动

C、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D、挪用资金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

A.甲的朋友丙自远方来,甲不在,乙自动代甲招待丙的行为

B.甲为某公司董事长,甲以该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的行为

C.甲为某公司传达室的传达人员,他将丙寄给乙的信件送给乙的行为

D.甲为一贸易货栈,他将乙委托其出售的货物以自己的名义出售给丙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甲乙公司共同购买100万元的设备,甲出70万元,乙出30万元,现销售方只给甲开出一张发票,现乙公司要进行账务处理,则( )。

A.甲公司记账后再将发票原件交乙公司记账

B.甲公司保存发票原件,并向乙公司出具发票复印件作为其记账论据

C.由丙公司向乙公司出具发票的复印件作为其记账依据

D.由甲公司保存发票原件,并向乙公司开出原始凭证分割单作为其记账依据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行为中成立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是:( )

A.某商业银行大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甲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客户资金20万元挪归自己使用

B.某商业银行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情节严重

C.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理赔,骗取公司赔偿金40多万元

D.某信托公司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500万元


正确答案:BD
【考点】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解析】刑法第185条规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27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185条之一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 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lO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第9题:

甲、乙公司共同购买100万元的设备,甲公司出70万元,乙公司出30万元,现销售方只给甲公司开出一张发

票,现乙公司要进行账务处理,则( )。

A.甲公司记账后再将发票原件交乙公司记账

B.甲公司保存发票原件,并向乙公司出具发票复印件作为其记账论据

C.由丙公司向乙公司出具发票的复印件作为其记账依据

D.由甲公司保存发票原件,并向乙公司开出原始凭证分割单作为其记账依据


正确答案:D

第10题:

2005年12月3日,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甲公司为购买工业原材料向乙银行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自2005年12月10日至2006年6月10日,月利率为6.045‰;由丙公司提供保证,乙银行应当于12月10日之前将款项交付甲公司。双方并且约定了违约责任。12月4日,乙银行与丙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12月10日,乙银行将200万元款项打入甲公司账户,12月20日,又以特种转账凭证分两次从甲公司账户将200万元款项转出用于偿还甲公司原欠乙银行的贷款。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没有偿还借款,乙银行催告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经查,丙公司对甲公司借款偿还原欠款一事并不知情。问:
(1)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何时生效?为什么?
(2)丙公司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即自2005年12月3日生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业借款合同属于诺成性合同,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本案属于商业借款合同,故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2)丙公司对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的,除了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甲公司与乙银行以购买原材料为名签订借款合同,实质上是借新贷偿还旧贷,保证人丙公司系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且没有证据表明其知晓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问以新贷偿还旧贷的实情,因此,让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不符合法律规定,故丙公司对甲公司与乙银行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承担保证责任。
【精解】本案例适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196条(借款合同及其性质)、第210条(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担保法解释》第39条(以新贷偿还旧贷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本案例较为简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