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题目
问答题
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正确答案: 北朝乐府民歌的总体语言风格表现为豪爽粗犷,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有明显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上、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的某些继承。

第2题:

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 A、《采桑度》
  • B、《敕勒歌》
  • C、《木兰辞》
  • D、《蒿里行》

正确答案:A

第3题:

南北朝民歌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a.从题材看,吴声西曲专写男女爱情,北歌则充满了批判现实的精神,视野广阔得多,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英雄人物等都有涉及,老女、孤儿、寡妇、穷汉、战俘,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b.从风格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它的语言也不像南歌那样清丽,而在质朴中带有俚俗粗野的气息。
c.南北民歌内容、风格的不同,同它们的声调是大有关系的。“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内容风格自然婉曲;而鼓角横吹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北歌的风格正同这种声调互为谐合。
d.从艺术形式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北歌有一部分本用外族语言写成,曾经过汉译;一部分则直接用汉语写,南北朝同是五言诗的昌盛时期,民间歌辞也多五言本是不难理解的。加上北方民歌再由北入南时经过南方作家的翻译润色,在体制上更容易同南方民歌接近了。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和六句者,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


第4题:

试论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及其生成因素。


正确答案: 不同特点:
①内容上,南朝民歌单一,多为情歌;北朝民歌内容广泛丰富。
②风格上,南朝秀美精致,但气局狭小,骨柔力弱;北朝境界开阔,质朴刚健,粗犷豪放。
③意象上,南朝显得柔而狭;北朝有刚而阔之感。
④语言和抒情方式上,南朝善用双关隐语,婉转缠绵;北朝直抒胸臆,朴素无华。
⑤体制形式上,南朝单一,基本为五言四句;北朝多样化。
生成原因:
①地理气候,南方温湿、多水多山;北方干爽,多平原大漠。凡此种种皆影响到人的心理性格。
②社会发展,南方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享乐风盛;北方战争频仍,人民流离,生活艰难。
③文化传统,南方吴楚文化,《老子》、《庄子》为代表,重柔贵静,母性精神;北方中原文化,《论语》、《孟子》为代表,重气贵力,父权意识。
④文学传统,南方《楚辞》,重抒情,讲文采,多涉情恋;北方《诗经》,重言志,重内质,多关社会。

第5题:

举例论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正确答案: 《西洲曲》、《木兰诗》、《李波小妹歌》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处于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多数由民间创作;都有一定数量的情诗。
不同点:风格上南朝乐府诗清丽缠绵,北朝乐府诗粗犷豪放;北朝乐府诗题材较广,除情诗外还有战争题材、羁旅行役、流亡生活;结构上南朝乐府诗短小清新,北朝篇幅较长。

第6题:

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其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 A、《采桑度》
  • B、《敕勒歌》
  • C、《归园田居》
  • D、《蒿里行》

正确答案:A

第7题: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都比较单一,主要是描写爱情生活。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试比较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异同。
东方式插花艺术代表国为中国和日本。重点突出线条的完美,色彩的和谐及空间形状的匀称,注重插花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它的自然风韵,达到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西方式插花艺术(代表国为美国、法国、荷兰等欧美国家)。色彩浓烈,多用大量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成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要求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

第9题: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正确答案:《西洲曲》;《木兰诗》

第10题:

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正确答案: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