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作品是()。A 李叔同《送别》B 曾志忞《黄河》C 沈心工《男儿第一志气高》D 周书训《赏花》

题目
单选题
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作品是()。
A

李叔同《送别》

B

曾志忞《黄河》

C

沈心工《男儿第一志气高》

D

周书训《赏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堂乐歌”的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至以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即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它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虽然西方传教士很早就将西方音乐及音乐理论带到中国,但始终未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然而,学堂乐歌的发展却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当时主要是唱歌、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得到了初步的介绍和传授。尤其是有关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和基本乐理的介绍,使得西方音乐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促使当时的中国音乐界去思考如何走向世界,建立起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此外,学堂乐歌还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因此,学堂乐歌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第2题:

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首乐歌作品是()

  • A、李叔同《送别》
  • B、曾志忞《黄河》
  • C、沈心工《男儿第一志气高》
  • D、周书训《赏花》

正确答案:D

第3题:

曾志态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是中国“学堂乐歌”杰出的作者,其代表作有《送别》《梦》等。(  )


答案:错
解析: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是中国“学堂乐歌”杰出的作者,其代表作有《送别》《梦》等。

第4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第5题:

沈心工的第一首乐歌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兵操》。

第6题:

()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歌曲,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人事,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以此得名。

  • A、学堂乐歌
  • B、乐歌
  • C、学堂
  • D、哥堂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下列属于学堂乐歌的有()

  • A、黄河
  • B、中国男儿
  • C、送别
  • D、春游
  • E、地球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

  • A、《黄河》
  • B、《送别》
  • C、《男儿第一志气高》
  • D、《两只老虎》

正确答案:C

第9题:

学堂乐歌概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我国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及学堂开设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

第10题: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