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生物氧化中的CO2绝大部分生成是在()。A 酵解B 呼吸链C 糖异生D 三羧酸循环

题目
单选题
生物氧化中的CO2绝大部分生成是在()。
A

酵解

B

呼吸链

C

糖异生

D

三羧酸循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物氧化是指()

  • A、生物体内释出电子的反应
  • B、生物体内的脱氢反应
  • C、生物体内的加氧反应
  • D、生物体内物质氧化成CO2、H2O和能量的过程
  • E、生物体内碳和氧结合生成CO2的过程

正确答案:D

第2题: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通过脱羧方式,并伴有能量生成。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中的CO2,H2O和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正确答案: 生物氧化中,CO2的产生是通过脱羧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水的形成是在线粒体的基粒上,O2与〔H〕结合产生的,ATP的形成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

第4题:

在真核生物中,1mol 3-磷酸甘油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molATP。


正确答案:16

第5题:

简述生物氧化中水和ATP的生成。


正确答案: 电子传递过程和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
(1)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形成
①需氧细胞以糖类、脂类、氨基酸等有机物作为能量物质时,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但最终都要形成还原性(含H多)的辅酶,如NADH+H+、FADH2。
②还原性(含H多)的NADH+H+、FADH2上的氢以质子的形式脱下,而电子则沿电子传递链传给分子氧,最终氢和氧结合成水。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如NADH脱氢酶复合物、辅酶Q、细胞色素等)按对电子亲和力不断增加的顺序(即氧化-还原电势E°递增的顺序),排列在细菌的质膜上,或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形成复杂的结构。  NADH脱氢酶复合物(NADH-辅酶Q还原酶):以FMN(黄素单核苷酸)为辅基,此外还有几个与不稳定的硫原子结合铁原子(铁-硫中心)。
辅酶Q(又称泛醌,辅酶Q10因该分子由10个异戊二烯分子组成),处于电子传递链的中心地位。因为它即可以接受NADH脱氢酶(以FMN为辅基)脱下的氢;还可接受其它脱氢酶(以FAD为辅基),如琥珀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脱下的氢。
③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至线粒体内膜与外膜之间的膜间隙中,从而形成一个跨内膜的质子浓度梯度所形成的势能。
④氧化磷酸化:指电子传递与ATP形成的偶联机制。
电子传递过程产生了膜间隙质子的高势能后,膜间隙中的质子从内膜上基粒(ATP-合成酶系统或称F0F1ATP酶)顺着质子浓度梯度流回线粒体基质中,在此过程中产生ATP(类似用水的势能发电)。
A.DP是调节电子传递和ATP形成偶联的关键物质。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生物体产生ATP的另一种方式,即直接由代谢物分子转移磷酸基团至ADP,从而合成ATP。

第6题:

生物氧化中的CO2绝大部分生成是在()。

  • A、酵解
  • B、呼吸链
  • C、糖异生
  • D、三羧酸循环

正确答案:A

第7题:

在真核生物内,1mol正己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molATP (按磷酸甘油穿梭计算ATP); 1mol棕榈酸(C15H31COOH)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molATP。 1mol硬脂酸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molATP。 一分子丁酸经由β-氧化途径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产生()高能磷酸键。 在真核细胞内,1molβ-羟丁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molATP。 1mol的β-羟辛酸经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氧化,可生成()molATP;若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共可生成()molATP。


正确答案:44;129;146;27;27;11;59

第8题:

关于生物氧化的错误叙述是()

  • A、生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 B、生物氧化过程中CO2是经有机酸脱羧生成的
  • C、生物氧化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称受氢体
  • D、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 E、物质经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产能相等

正确答案:C

第9题:

在真核生物内,1mol 6-磷酸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净生成()molATP。(按磷酸甘油穿梭计算ATP) 


正确答案:37

第10题:

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最终生成()和()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正确答案:有机分子;氧化分解;CO2;H2O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