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中国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是在()。A 春秋、战国B 魏晋南北朝C 清代D 民国

题目
单选题
中国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是在()。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清代

D

民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因素。


参考答案: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忽必烈制定的纲领是:“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元史·世祖本纪》)他要求继承蒙古族的祖宗成法,采取中原王朝的仪文制度,力图把两者融合起来。这其间有南北的融合,东西的融合。


第2题:

简述一下中国的民族融合现象和美国的民族融合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不同呢?


正确答案: 二者的民族特点非常不同,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从没停止过。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的民族文化的冲突,比如当时著名的“五胡乱华”。这五胡也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这些民族虽然在当时处于强势的地位,但是在广大的农业民族地区,政权一旦有所松动,都会被农业民族所包围。这些都促使民族融合的过程,带着浓重的政治色彩,使得民族融合的过程,成为了一个大的包容的过程。中国的民族融合极大的体现了政治因素对民族融合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而作为西方的美国的民族融合其民族多样性可以说是与生俱存的。美国的民族文化融合,是处于工业化之后,移民基本都是出于自愿,其间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移民者都得到了很多的好处。称文化整合为“熔炉”,其实这种共同文化的另一面,却仍包含着原来民族意识的痕迹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例如,美国的不少民族岛上的居民仍保留其某些传统文化,每年都举办自己的民族的节日,邀请在美国的同乡及祖国的原住地居民来参加节日活动。这种活动在维持和发展原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也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共同性的另一方面——多样性。

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大发展

C.社会动荡

D.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正确答案:A
A【解析】四个选项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点,但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第4题:

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中国第()大民族。


正确答案:15

第5题:

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10至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与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C.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汉地社会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答案:D
解析:
因为3至6世纪民族大融合是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0至13世纪民族大融合是两宋时期,这时候北方的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受到中原地区汉族的影响,逐渐的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后者相较于前者,最突出的特点是汉地社会生产方式,即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第7题:

与3~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10-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 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 C、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所在是实现()。

A、民族团结

B、民族融合

C、民族平等

D、民族共通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北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是()。


正确答案:既是汉化,又是胡化

第10题:

10至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与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A、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 B、B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 C、C内地与边境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 D、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