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设D1,D2和D3域的基数分别为2,3,4,则D1*D2*D3的元组数为()。A 9B 24C 10D 20

题目
单选题
设D1,D2和D3域的基数分别为2,3,4,则D1*D2*D3的元组数为()。
A

9

B

24

C

10

D

2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定三个变量X,Y,Z。(X,Y)、(Y,Z)和(X,Z)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为C1、C2和C3。现在X的所有值加2(即X+2),Y的全部值减2(即Y-2),Z保持不变。那么运算之后的(X,Y)、(Y,Z)和(X,Z)相关性系数分别为D1、D2和D3。现在试问D1、D2、D3和C1、C2、C3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D1=C1,D2C3

B.D1=C1,D2>C2,D3>C3

C.D1=C1,D2>C2,D3

D.D1=C1,D2


正确答案:E

第2题:

若D1={a1,a2,a3},D2={1,2,3,4},则D1×D2集合中共有元组()。

A、6

B、8

C、9

D、12


参考答案:D

第3题:

若D1={al,a2,a3},D2={b1,b2,b3},则D1?D2集合中共有元组__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9【解析】两个分别为n和m目的关系R和s的笛卡儿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儿积有k1?k2个元组。

第4题:

若D1={a1,a2,a3},D2={b1,b2,b3},则集合D1×D2中共有元组( )个。

A.6

B.8

C.9

D.12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关系代数中,乘号X表示笛卡尔积。两个分别为n目和m目的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集合。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有k1×k2个元组。故本题中D1×D2集合中有3×3=9个元组。

第5题:

若D1={a1,a2,a3),D2={b1,b2,b3}则D1×D2集合中共有元组______个。

A.6

B.8

C.9

D.12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关系代数中,乘号×表示广义笛卡尔积。两个分别为n目和m目的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关系S的广义笛卡尔积有k1×k2个元组。本题中D1有3个元组,D2有3个元组,故D1×D2集合中有3×3=9个元组。

第6题:

若课程域D1={数据库,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教师域D2={王强,刘亦},学生域 D3={刘海化,张刚,吴琨,梁谦},则D1×D2×D3(45)。在关系代数运算中,D1×D2的结果有(46)个元组。

A.可以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

B.不能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

C.不是一个集合也不是一个关系

D.不是一个集合但它是一个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系数据模型中关系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试题(45)正确答案为A。因为笛卡儿积是一个集合,可以表示为一个二维表,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关系是笛卡儿积的子集,也是一个二维表。试题(46)正确答案为D。域D1,D2的基数分别为3和2,域D1×D2的基数为3×2=6,即D1×D2的结果有6个元组。

第7题:

若D1=国家={中国,美国};D2=气候={温带,亚热带};D3=植物={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则D1,D2,D3的笛卡儿积D1×D2×D3共有(47)项。

A.7

B.8

C.12

D.16


正确答案:C
解析:2×2×3=12项。其具体值为:{(中国,温带,阔叶林),(中国,温带,针叶林),(中国,温带,灌木),(中国,亚热带,阔叶林),(中国,亚热带,针叶林),(中国,亚热带,灌木),(美国,温带,阔叶林),(美国,温带,针叶林),(美国,温带,灌木),(美国,亚热带,阔叶林),(美国,亚热带,针叶林),(美国,亚热带,灌木)}

第8题:

使用VC6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工程test10_1,此工程包含一个源程序文件test10_1.cpp,但该程序运行有问题,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使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class Base

class D1

class D2

class D3

fin Base

源程序文件test10_1.cpp清单如下:

include<iostream.h>

class Base

{

public:

Base(){cout<<"class Base"<<endl;}

void f(){cout<<"f in Base"<<endl;}

};

class D1:virtual public Base

{

public:

D1(){cout<<"class D1"<<endl;}

void f(){cout<<"f in D1"<<endl;}

};

/*********found**********/

class D2:public Base

{

public:

D2(){cout<<"class D2"<<endl;}

/**********found**********/

class D3::public D1,public D2

{

public:

D3(){cout<<"class D3"<<endl;}

};

void main()

{

D3 d;

/**********found************/

d.f();

}


正确答案:(1)错误:class D2:public Base 正确:class D2:virtual public Base (2)错误:class D3::public D1public D2 正确:class D3:public D1public D2 (3)错误:d.f(); 正确:d.Base::f();
(1)错误:class D2:public Base 正确:class D2:virtual public Base (2)错误:class D3::public D1,public D2 正确:class D3:public D1,public D2 (3)错误:d.f(); 正确:d.Base::f(); 解析:(1)主要考查考生对虚基类的理解,虚基类可以解决二义性的问题,其定义方式是在继承列表中使用virtual关键字,使用虚基类可以避免程序运行中对基类函数调用的不惟一;
(2)主要考查考生对类的定义方法的掌握,“::”为作用域符,此处应该使用“:”,因为后面是继承列表;
(3)主要考查考生对虚基类函数调用过程的理解,只有使用“:”限定才能访问基类函数,否则将会调用自身的函数,如果该类没有该函数的定义,则会自动调用其父类的该函数,所以必须使用“::”符号。

第9题:

若D1={a1,a2,a3),D2={b1,b2,b3},则D1×D2集合中共有( )个元组。


正确答案:9
9 解析: 两个分别为n和m目的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有k1×k2个元组。

第10题:

若事务T1对数据 D1 加了共享锁,事务 T2 、T3分别对数据D2 、D3 加了排它锁,则事务T1对数据( );事务T2对数据( )。

A. D2 、D3 加排它锁都成功B. D2 、D3 加共享锁都成功C. D2 加共享锁成功 ,D3 加排它锁失败D. D2 、D3 加排它锁和共享锁都失败A. D1 、D3 加共享锁都失败B. D1、D3 加共享锁都成功C. D1 加共享锁成功 ,D3 如排它锁失败D. D1 加排它锁成功 ,D3 加共享锁失败


正确答案:D,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