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思维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感觉动作阶段


正确答案:A

第2题: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正确答案:B
【B】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l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第3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单向思维;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第5题:

1、 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应选D

第6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P28)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第8题:

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正确答案:D

第9题: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划分。


参考答案:皮亚杰把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自我中心阶段(2-5岁)。自我中心,又不懂规则的含义与约束性,因此常常任意去改变规则或不顾规则宣布自己赢了。
第二、权威阶段(6-7岁)。服从权威为特征,并认为遵守成人提出的要求与规则是一种义务,这些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第三、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8-10岁)。意识到准则是保证游戏中交往与同伴共同利益的,是平等的,因此认为互尊、互惠、诚实和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
第四、公正阶段(11-12岁)。此时儿童从纯粹的平等主义让位给所谓“公道”的公正。

第10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解析:
不可逆性刻板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