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怎样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信奉“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不存在生产的普遍过剩和非自愿失业严重的现象。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市场机制不足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了消费不足,而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斜率的递减导致了投资的不足,从而使得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即导致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就必须干预经济,想方设法增加有效需求。在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有效需求的增加,仅增加收入而不会提高价格。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是政府用来调节总需求以便把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两个主要政策。
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存在缺陷。实际上,经济的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另外,凯恩斯的这套需求管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困难,比如判断问题、政策时滞以及公众预期的影响等,这将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时,政府试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以达到增加就业和收入的目的。然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人们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工人要求更高的货币工资,名义利率会提高。生产成本没有下降,厂商的生产不会增加,结果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扩张经济的目的。
第2题:
国政府在实施农业宏观调控过程中,下列手段与措施中不应该采取的是()
第3题:
在经济过热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 】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减少货币供给量
第4题:
在顺差的萧条经济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5题:
当前我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和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
第6题:
第7题:
最近,国内一些学者和官员,包括一些外国学者和机构,根据GDP增速、投资增长、贷款放量、房地产价格上升、出口快速增长等情况,认为中国经济开始过热,应当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出现。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以这种判断为依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也将给就业、消费等造成困难局面。 由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第8题:
论述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基本特征,此时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1)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是指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是因为:一方面,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等于零,也就是说,利率已达到如此高的地步,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同时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不愿再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款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向政府借款有利可图时,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能以使政府以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从而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此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会很明显。这是因为,当政府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的办法增加货币供给时,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程度,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没有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购买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涨,利率继续下降,直到新的投资把收入水平提高到刚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量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此,最终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多倍增长(增加量m/k)。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哪怕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是此时唯一有效的政策。
第9题:
政府宏观管理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为()。
第10题: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