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实施品牌战略的阶段,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此战略在海尔创立之初即以张瑞敏砸冰箱的戏剧化举动宣告推出。此后的六七年间,海尔完善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在销售方面推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 海尔在实践中,形成一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OEC工作法,它的中文表述则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至此,海尔以其全面质量管理或OEC工作法、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

题目
问答题
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实施品牌战略的阶段,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此战略在海尔创立之初即以张瑞敏砸冰箱的戏剧化举动宣告推出。此后的六七年间,海尔完善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在销售方面推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 海尔在实践中,形成一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OEC工作法,它的中文表述则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至此,海尔以其全面质量管理或OEC工作法、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进与开发,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经营管理体系。 从1991年起,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其中,海尔内部认为并购红星是所有并购中最成功的。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并购后取得巨大成功,截止到95年底,该公司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要求: (1)分析海尔84~91年间采用哪种业务单位战略; (2)说明上述业务单位战略的面临的主要风险; (3)91年购并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式属于哪种总体战略; (4)简要分析该总体战略的实现途径及适用情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海尔真诚到永远",是海尔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海尔CEO张瑞敏有一句名言:“靠诚信赢得尊敬。”强调的是企业的()。
A奉献
B合作
C节约
D信誉


答案:D
解析:
企业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就要先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培养好他们的职业诚信素质,使他们得以在工作中对顾客真诚而不欺骗,守约而不失信。相反如果员工靠夸大产品功能、诱骗消费者,虽然可能会使某些辨别力和警觉力不高的顾客或不明真相的顾客购买其产品,但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企业就会失去他们的信赖。因此,企业的信誉是企业形象的母体,员工是企业形象的建筑师,消费者是企业想象的鉴定师。海尔CEO张瑞敏有一句名言:“靠诚信贏得尊敬。”,强调的即是企业信誉问题。

第3题: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正确答案:A
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都属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4题: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户”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占到43%的市场份额。海尔能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正确答案:A

第5题:

海尔闻名的“砸冰箱”事件表明,抓产品质量就是抓质量品牌。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案:
解析:
张瑞敏的话给我的启示是,脚踏实地,注重细节的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伟大。

就像种树,也许我们在学生时代或者工作后都参与过植树,能让这件简单的事,变的不简单的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他主动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捐出了16万,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白了头发,绿了荒山的杨善洲老人在简单的种树中,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片绿荫,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老骥伏枥、造福百姓的精神。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护士,她白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伤员,替士兵寄信,给他们以慰藉;夜晚则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之遥的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她创造了奇迹,使战场上的死亡率由50%下降为2.2%。她就是平凡的护士南丁格尔,同时她也是对现代护理和护理教育等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现代护理工作的奠基人的南汀格尔。

在工作岗位上,我会以张敏锐的话来要求自己。细心踏实的做好每一件平凡而又重要的事。如应用护理程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估;执行基础、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遵医嘱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参与重病抢救并记录;对病人、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

第7题:

海尔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其生产的所有产品除了冠以海尔这个企业名称之外,同时给各个产品分别设计一个富有魅力的名字,如该公司推出的海尔小神童洗衣机。海尔公司采用的品牌战略属于()。

A.产品线单一品牌战略
B.主副品牌战略
C.伞型品牌战略
D.多品牌战略

答案:B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品牌战略类型中主副品牌战略的概念。主副品牌战略是以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本题所述符合主副品牌战略的概念。
单一品牌又称“同一品牌战略”,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多品牌战略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的品牌。C为迷惑选项。

第8题:

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实施品牌战略的阶段,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此战略在海尔创立之初即以张瑞敏砸冰箱的戏剧化举动宣告推出。此后的六七年间,海尔完善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在销售方面推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海尔在实践中,形成一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OEC工作法,它的中文表述则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至此,海尔以其全面质量管理或OEC工作法、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进与开发,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经营管理体系。 90年代初,海尔集团年利润不过3000多万元。因此其发展必须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海尔从本地政府和武汉、广东等外地政府手上以低廉的代价接管了多家亏损企业,并依托这些企业建立了空调、洗衣机和彩电等新事业,1991年海尔兼并青岛空调器厂和电冷柜总厂,标志着大规模多元化进程的开始,并持续到1998年。 由于拥有水平明显高于大多数国内企业的管理能力平台并善于将其植入被兼并的企业,同时借助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在海尔工业园新建了一批企业,海尔在90年代将自己扩展为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PC等)、各种小家电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多部门公司。海尔为适应其多产品的产业格局,在组织结构上完成了事业部制结构的改造,形成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资源调度中心的三级架构。 90年代后期,海尔开始了第三阶段即通过国际化创建全球品牌的进程。到2000年,海尔的出口额达2.8亿美元,不但在中国家电业独占鳌头,而且领先第二名近1倍。目前,海尔在国外已设立10余家工厂;为绕过贸易壁垒,其布局基本上按世界各大自由贸易区或经济联盟设置。海尔的总部仍设在中国,而海外经营单位均实行本地化管理,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并吸收本地人才加盟,同时与全球产品市场的协作优势结合起来。 如今海尔正在做的就是美国、欧盟MBA案例库的一个案例“市场链”,内部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完全上下级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而变成市场的关系。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只对他的市场目标负责,每个人的收入只和业绩挂钩,也就是彻底的绩效主义。海尔集团有3万多人,过去集团只有一张财务报表,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损益表,一张现金流量表。现在变成3万多张,每个人1张,这意味着每个人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主体,你对着的不是你的上级、不是你的同事,而是对着市场。海尔“市场链”理论受启发于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目前许多大企业正在努力学习并运用与实践)。虽然两者都以企业流程再造为实现形式,但两者又有本质的不同。价值链是以边际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市场链则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海尔实施“市场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SBU,也就是要把外部竞争的压力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同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创新空间,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综合分析海尔战略演变的历程及其阶段,可以发现一种重要的匹配关系,即企业战略与能力之间的配合。一种战略的导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发展则为战略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并为下一阶段的战略推进创造了部分条件。由此反复进行,构成一个阶梯式上升且不断放大的平台体系。

(1)根据该资料,分析海尔集团都采取了哪些战略。

(2)海尔“市场链”理论受启发于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请问,三种最常见的价值链驱动因素是什么?

(3)根据该资料,分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行为属于哪一种?


正确答案:

[解析](1)根据该资料,海尔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战略:
①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大规模市场,通过提供与竞争者存在差异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优势的战略。这种差异性可以来自于设计、品牌形象、技术、性能、营销渠道或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海尔在实施品牌战略的阶段,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并且海尔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进与开发,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经营管理体系,由此可见,海尔从品牌和服务方面采取了差异化战略。
②成本领先战略。90年代初,海尔集团年利润不过3000多万元。因此其发展必须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海尔采用了成本领先战略。

③多元化战略。海尔在90年代将自己扩展为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PC等)、各种小家电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多部门公司。海尔为适应其多产品的产业格局,在组织结构上完成了事业部制结构的改造,形成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资源调度中心的三级架构。由此,可以看出,海尔采用了多元化战略。(参见教材64~76页)
(2)价值链的不同驱动因素包含了不同的信息,以下是三种最常见的价值链驱动因素:
①市场差异化。即瞄准时机发展差异化市场,例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发展专业性市场。
②质量保证。建立详细的从初级生产到零售的质量保证系统。
③链条组织。即设立链条组织的目的在于减少交易、存货及运送费用,找出价值链中的瓶颈部分以及无效率部分进行改进。
(3)国际化行为包括多国化行为,全球化战略和跨国化战略。海尔的总部仍设在中国,而海外经营单位均实行本地化管理,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并吸收本地人才加盟,同时与全球产品市场的协作优势结合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海尔实行的是跨国化战略。

第9题:

张瑞敏在海尔创业初期就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成为海尔未来成功的基石。上述两句话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思想。

  • A、预防为主
  • B、PDCA
  • C、全员参与
  • D、过程方法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海尔牌电冰箱出名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商号改为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的冰箱的品牌为海尔,则该企业的名牌战略属于()

  • A、名牌商标战略方案
  • B、名牌商号战略方案
  • C、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方案
  • D、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方案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