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简述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1.新兴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出谋划策,草拟文书的秘书性史官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
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
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
6.文书档案拓宽了应用范围

第2题:

秘书性工作的时代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视野的拓展与秘书工作;管理要素的拓展与秘书工作;权力运用的主动性与秘书工作。

第3题:

简述中国与欧洲宗教秘书性工作的异同。
1、相同相似之处
一是辅助对象和基本职能相似。
二是内部事务方面相似。
三是在指导思想上有相似之处。
四是都要协助宗教首脑与官府往来。
2、不同之处
一是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程度不同。
二是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
三是与封建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

第4题:

简述封建领主庄园的秘书性工作有哪些特点?
1.具有私人秘书性工作的性质。
2.秘书性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以辅助封建领主处理内部事务为主。
3.封建领主的文书档案世代相传,长期积累,数量颇丰,但缺乏有序的整理,保管上也带有随意性,而且具有分散性和不完整性的缺陷。

第5题:

西周王朝社国家秘书性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1)秘书性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
(2)巫史分离,史官司地位升高,成为西周重要的秘书官员。
(3)西周凡官署皆设史,其办文辅政的秘书性工作更为普遍。
(4)西周专设了“天府”收藏保管国家公务文书,实行副本存制度。
(5)西周的保密制度有所加强,文书档案无关人员无法窥见,盗窃者即受严刑处罚。
(6)形成了采风调查制度,派官员深入民间以观政,了解礼仪法度实施情况。
(7)西周的秘书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则。
(8)西周还出现了公文用印制度,以加盖印章强化官府的权力和信用。

第6题:

简述隋唐的秘书性工作。
隋设内书省,有内书舍人、通事舍人、内书侍郎等官吏,掌管草拟诏令、宣奏等事务;设门下省,有纳言等官吏,掌管诏令审核、驳正;设尚书省,有尚书丞及下属官吏,掌管收发、传令、承办文书等。
唐设中书省,有中书令、中书侍郎等官吏,掌管军国政令、参议政务及章奏文书等;设门下省,有侍书、侍郎、给事中等官吏,掌官出纳帝命、顾问应对、掌机密文件、审议公文、封驳诏命章奏等;设尚书省,有尚书仆射等官吏,掌管朝廷日常行政事务等;后又设翰林学士院,有翰林供奉、翰林承旨等官吏,掌管草拟制诏书敕,协理批答四方章表疏议等;设匦使院,有知匦使等官吏,处理信访事务,使下情上达等。地方政权还设有掌书、判书、孔目、主簿等书性吏员。
唐设政事堂,为三省集体办公议政之处。隋唐建立了以刑律为后盾的一套秘书工作的制度。

第7题:

简述西周王朝对秘书性工作的发展。
一是秘书性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太史寮则是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
二是巫史分离,史官司地位升高,成为西周王室和地方政府重要的秘书官员;
三是西周凡官署皆设史,其办文辅政的秘书性工作更为普遍,史官秘书性人员有千人之多;
四是西周专设了“天府”收藏保管国家公务文书,并实行了副本存制度;
五是西周的保密制度有所加强,文书档案无关人员无法窥见,盗窃者即受严刑处罚;
六是形成了采风调查制度,派官员深入民间以观政,考察民情民俗,了解礼仪法度实施情况;
七是四周的秘书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则。西周还出现了公文用印制度,以加盖印章强化官司府的权力和信用。

第8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的特点有哪些?
(1)新兴的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的秘书性官吏。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除了一部分继续使用甲骨文书外,普遍采用了木、缣帛等书写材料。
(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不仅记录君主言行,一切政务要事均要记录,并抄录副本多份。
(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6)拓宽了文书档案的利用范围,除了作为统治的工具外,还用作传授知识和编写典籍史册的材料。

第9题:

简述秘书性工作的时代性变化。
(1)领导视野的拓展与秘书工作;
(2)管理要素的拓展与秘书工作;
(3)权力运用的主动性与秘书工作。

第10题:

秦汉王朝的秘书性工作在哪些方面出现新变化?
(1)皇宫内秘书性工作与政务秘书性工作分开;
(2)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扩大;
(3)中央秘书性工作的分工;
(4)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事组织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
(5)秦汉统一了文字。
(6)书写材料的进步;
(7)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
(8)文书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9)对秘书性官吏的选任采用多种形式,这对先秦史官秘书性人员的世袭制是一大进步;
(10)创办了培养秘书性人员官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