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肺炎合并心衰时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肺炎合并心衰时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镇静、吸氧、强心、扩血管药、利尿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硝苯地平适用于哪些高血压的治疗( )

A:合并周围血管病
B: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C: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
D:合并心衰
E:合并冠心病

答案:A,B,E
解析:
硝苯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第2题:

下列哪些情况宜应用洋地黄治疗?
A.预激综合征合异房颤 B.冠心病合并房颤 C.风心病心衰合并房颤 D.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


答案:B,C,D
解析:
①洋地黄对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由于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明显,可减慢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因此洋地黄最适合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房颤、风心病合并房颤,使用洋地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童率。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患者,使用洋地黄可以增加心排血量,迅速改善心衰P状。②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使用洋地黄,会因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而使心率加快,故不宜使用。注意:肥厚型心肌病是洋地黄的禁忌证,但扩张型心肌病是洋地黄的适应证。

第3题:

简述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诊断标准:(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3)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而不能以横膈下移等原因解释者;(4)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6)尿少、下肢浮肿,以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所造成者; 治疗原则: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

第4题:

试述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
(2)心率增快,在160~180次/分以上,而且不能以体温升高而呼吸困难来解释,又与肺炎病情进展不一致。
(3)肝脏迅速增大,超过2厘米以上。

第5题:

粉路组合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确定流程时要“循序后推,同质合并”?


正确答案: ①整个工艺流程应该是连续性生产,各种设备之间尽量做到密切配合,紧密衔接,相互协调,达到正常而稳定的生产目的;
②粉路的研磨系统和道数,应根据制粉厂得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要求、原料的性质和电耗指标等因素来确定,以保证把小麦中的胚乳剥刮干净为目的;
③粉路中各道设备的配合,应根据各路物料的性质及其数量来安排,做到设备负荷均衡而且合理。既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又要保证生产的安全;
④粉路中的在制品处理。应根据粉路各系统和道数的组成情况,尽量使大小相近,质量基本相同的物料合并进入同一研磨系统内。做到分工合理以提高工艺效果;
⑤粉路中的各道研磨系统应避免出现回路,应做到逐道研磨,循序后推,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⑥吸风粉、成品打包应设有一定容量的缓冲仓,设备配备和选用应考虑原料、气候、产品的变化。

第6题:

下列哪些情况宜应用洋地黄治疗?


A.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B.冠心病合并房颤
C.风心病心衰合并房颤
D.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

答案:B,C,D
解析:

第7题:

下列哪些情况宜应用洋地黄治疗()

A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B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C风心病心衰合并心房颤动

D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


B,C,D
洋地黄是临床用于治疗心力哀竭、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洋地黄制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有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等作用。特别是对伴有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更好。因为洋地黄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特别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洋地黄可有效地抑制房室交界区的传导,减慢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时使用洋地黄,会因为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而使心室率加快,所以不宜使用。

第8题: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肺炎合并心衰

B.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

C.肺炎合并脓胸

D.肺炎合并肺大泡

E.肺炎合并肺脓肿


正确答案:A
解析: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第9题:

肺炎合并心衰时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镇静、吸氧、强心、扩血管药、利尿

第10题:

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做哪些处理?


正确答案: 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有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血容量一般先输给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IC的发生。酸中毒明显时,可适当加用5%碳酸氢钠。出现下列情况表明血容量已补足:神智清楚,口唇红润,肢端温暖,尿量>20ml/h,收缩压>11.97kPa(90mmHg),脉压差>3.989kPa(30mmHg),脉率<100次/分,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恢复正常。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容量得到适当补充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适量加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可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kPa(90~100mmHg)左右,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血管扩张药能改善微循环,使肢端变暖、口唇红润、脉压差增宽,故也可适当使用。出现肾功衰竭、少尿时,可用利尿剂;心衰时可酌用强心剂。
(3)加强抗感染加大抗生素用量,如青霉素G800万~1600万U/d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等,或2~3种广谱抗生素联用,如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作适当调整。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病情严重、中毒症状明显,经上述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时,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随时监测和纠正钾、钠和氯紊乱以及酸、碱中毒。注意输液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若血容量已补足而24小时尿量仍<400ml,比重<1.018时,考虑合并急性肾衰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