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企业选择项目组织形式应考虑哪些问题?

题目
问答题
企业选择项目组织形式应考虑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项目自身的情况,如规模、难度、复杂程度、项目结构状况、子项目数量和特征;
(2)企业组织状况,同时进行的项目的数量,及其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范围。若企业同时承担的项目很多,必须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式;
(3)应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项目组织形式,使参与各方有效地沟通,责权利关系明确,能进行有效的项目控制;
(4)应使决策简单、快速;
(5)相对重要的项目,将权利偏向于项目经理,即采用强矩阵式组织;反之,则是弱矩阵式组织。即使对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和项目上的权利分配不同;
(6)强矩阵式组织形式比弱矩阵式组织形式或平衡矩阵式组织形式更能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而比独立式项目组织形式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和降低项目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选择原料路线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的因素?在选择工艺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选择原料:
1.原料来源的可靠性
2.原料的经济性
3.能源结构
4.保证原料质量
选择工艺技术
:1.技术的先进性及可靠性
2.原料与工艺技术的适应性
3.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4.主产品和副产品的价值
5.劳动力和资金的配合


第2题:

简述企业在选择合作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企业在选择合作形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合作形式能否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
②合作方在整个供需链中的地位
③合作形式能否促进合作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④合作各方对合作的认识程度。

第3题:

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应反映其采取的总体策略。
②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
③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考虑企业事业部之间的关系。
④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考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点。
⑤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考虑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⑥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员工所依靠的知识特性相关。


第4题:

企业创立阶段的税收筹划包括哪些()。

  • A、选择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 B、选择企业的上市地点
  • C、选择企业注册地点的税收筹划
  • D、选择投资产业、行业和项目,用足用活税收优惠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经营事业的定位。
(2)经营事业的范围,也就是工商登记注册中的经营范围问题。
(3)资金实力。
(4)团队组成情况、经营计划、组成人员权利责任的承担、赢利模式和回收资金的周期等因素。

第6题:

研究变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研究变量的选择和确定,应综合考虑下面三个问题: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的变量;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确认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量。

第7题:

企业选择设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设备选择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即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将此基本原则细化为设备选择的综合考虑因素,则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的生产率。一般表现为设备功率、效率等项指标,某些设备则以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的产品产量来表示。
设备的可靠性。其实质上是反映设备性能或精度的保持性、零部件的耐用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等。
设备的维修性。指设备整体结构与零部件等需要修理的系统所具有的易于维修的程度大小以及可否修理的情况。
设备的安全性。指设备对生产安全的保障性能。
设备的成套性。即设备的成套水平,这是形成设备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备的节能性。指设备节约能源的能力。
设备的经济性。是选择设备的综合指标,不仅需要考虑一次性购置费用,而且要考虑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
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第8题:

影响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影响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1)法律的规定;(2)是否承担有限责任;(3)税负上的考量;(4)经营的集权化程度;(5)权益转让的便利性;(6)是否永续经营;(7)企业的经营成本。

第9题:

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如何履行纳税义务,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筹划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司企业要交纳企业所得税,投资者个人分得的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
(2)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筹划策略:
总体税负合伙制税负低于公司制。后者既要缴企业所得税,个人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应全面比较税基、税率、税收优惠等因素。

第10题:

选择创业项目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把握生活方式、环境变化产生的需求。
(2)重视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
(3)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
(4)从“问题”中寻找机会。
(5)把握市场上热销商品背后隐藏的机会。